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1-05 16:59
通过价格激励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超前发展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记者 白宇)“在当前能源转型背景下,价格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价格激励,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的超前发展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日前召开的第9期“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主办,主题为“电力发展关键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在介绍研究成果时,厦门大学课题组强调,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电力系统正经历深刻变革,面临着清洁低碳转型与安全供电之间的复杂平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我国电力短缺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能源快速转型。为应对电力保供挑战,“煤电+CCUS”与储能技术的灵活配置是目前可行的解决措施之一,有助于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给,并有效应对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家马莉强调,当前及未来我国保供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因极端气候及电源结构等原因造成的时段性缺电。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大电网跨省区送电实现余缺互济,另一方面电源结构的多元化至关重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需要挖掘煤电的调节能力。同时,需求侧响应机制能够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长期来看,面对负荷特性变化和用电增长,电源结构多样化、区域互联互通、需求响应和电网智能化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措施。
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所电力市场室副主任郑亚先指出,各省电力负荷类型差异显著,不同负荷特性决定了调节能力和成本。未来需求侧资源参与低碳保供需要准确界定其调节能力和调节成本。当前需求侧资源主要参与调峰,未来随着市场建设深入,会衍生出更能精确反映市场价值的交易品种。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高级主管黄辉认为,在“双碳”目标、电力高增长以及能源安全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增强满足刚性需求的低碳供给能力和提高系统的灵活调节柔性。目前,主要提供低碳的保供和灵活性的手段包括储能、电网互济、需求侧响应等。其中,储能和需求侧资源作为新兴主体正在逐步纳入电力市场,下一步需要根据不同功能价值,进一步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推动储能和需求侧资源规模化、常态化运行。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