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4-03-15 14:43
一台搭载着紫外线检测仪的无人机盘旋在高压输电铁塔附近,电力巡检人员只需推动手柄上的操作杆并操作遥控器屏幕,便可替代需要人力翻山越岭才能完成的特高压电力线路巡检。
这台特殊的无人机由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超能电力)自主研发,是国内外首台具有避障功能并且融合了精准紫外检测技术的巡检设备,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电网的超特高压巡检,并出口至阿根廷、沙特、秘鲁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超能电力是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下属企业,可以从事所有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业务。
运用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并不是新鲜事。随着我国电力输送从500千伏超高压向1000千伏特高压的发展,输电线路越架越高、输送电流越来越大,巡检中的新难题随之而来。无人机“炸机”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手持紫外线检测由于距离过远角度受限,会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
“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进行电力巡检的无人机为什么会‘炸机’,总是归咎于运气不好,在相关试验室检测也没能得到答案,但我觉得这肯定有规律可循。”超能电力科技创新分公司技术主管吴军说。
吴军回忆,2015年,他带领团队在江夏的特高基地开始一次次试验。“当时一台巡检无人机价值接近百万元,试验中会不会万一因为‘炸机’掉下来?我当时压力特别大。”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吴军发现“炸机”的原因是线路产生的电磁场干扰了无人机内部的磁力计,从而导致无人机“找不到北”而坠毁。2015年,吴军团队发明出带有针对磁场避障装置的无人机,解决了巡检无人机“炸机”问题,更避免了“炸机”挂在输电线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个发明获得了国内外首个磁场避障无人机的发明专利。
同年8月,吴军尝试使用无人机搭载紫外线检测仪,解决特高压线路检测距离过远信号衰减的问题。此前紫外线检测仪是由人手持站在地上进行故障检测,因为距离远、有盲区,这种方法会因数据不准确造成缺陷的漏判、误判。吴军与团队将无人机和紫外线检测仪融合一体后,检测距离可由30—100米缩短至5米,检测精度更高,并且可全方位检测,无视线盲区。吴军说,这是国内外首创将小型旋翼无人机和紫外检测结合的巡检设备。
“这个创新过程中,困难还是很多的,为了提升无人机升力,我们将无人机的旋翼叶片从2叶改成3叶;为了降低紫外线仪器的重量,我们将仪器拆解,将紫外部分和无人机相融合。”吴军说。
此前,国内针对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飞行的标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在电磁避障无人机面世后,由吴军团队牵头制定了精确的指导标准,2022年已在国内发布应用。2023年,吴军团队获批制定工业紫外线检测设备的国际通用标准。
2023年12月,吴军所在团队根据自主研制的特高压软质吊带,编制的国际标准成功发布。此款产品相比传统带电作业硬质绝缘拉棒重量减轻88%,并且方便携带和运输,补齐了国内超特高压带电作业细分领域的技术短板。
“我们国家在电力行业的发展是国际领先的,很多产品在研发时没有先例和标准可以参考。没有标准我们就创造标准。”吴军说。(田艺伟 赵威)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