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0 16:33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许冰茹 记者孔德琳
从风沙肆虐到绿意盎然,从需要帮扶到产业自强。10月14日,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暨电力保供推进会举行之际,记者来到了河南兰考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作为我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河南兰考县因地制宜,化风能为动能,化光照为电力,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让环境好起来、居民富起来、经济强起来、低碳理念发展起来。
贫困村变身“零碳乡村”
兰考县的付楼村正位于黄河弯道处,河风猎猎,终年不歇。以往冬季一到,更是难熬。因为舍不得用电取暖,家家户户只能紧裹棉衣,咬牙硬抗。“从前我们这里实行的是阶梯电价,用得越多越贵,最高一度电能到8毛6,大伙都舍不得用。”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党支部书记赵六红说。
付楼村曾经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村。居民用电难,冬季取暖难,污水治理难像三座大山一样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现在,走进付楼村,首先看见的就是阳光下车棚、屋顶上一块块光伏板,以及稍远处缓缓旋转的风机。通过“央企建设+农户租赁”的模式。付楼村与国家电投进行合作,在村内建起了集风、光、储、充、放于一体的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包含1800千瓦光伏、900千瓦/3010千瓦时储能以及数十台充电桩。
目前,付楼村与国家电投合作建设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量超过1兆瓦,年发电量达到120万度,村中绿电供电比例高达95%,村民用电成本降至0.5元/度。不仅实现了自发自用,还能靠“卖电”挣钱,为村集体年增收十六万元。“电便宜了,我们也愿意用了。”村民王大爷对记者说:“以前别说家里,小学都舍不得开空调,冬天冷得老师娃娃手上生冻疮。现在就好多了。”村民用上绿电后,月均用电量增加90多度,冷了就开空调,闲了就看电视,连村子里的新能源车都从以前的两台涨到了20余台。不光生活用电便宜了,生产用电也得到了改善,草莓大棚和粉条厂都用上了便宜又清洁的绿电。
“最开始大家肯定是有顾虑的。”提到最初推进光伏板上屋顶的时候,村支书赵六红感叹道:“村民们都担心装光伏板会把屋顶钻漏,也担心有辐射。”为此,村里的四名村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光伏板,并在村中开展宣讲工作,将相关知识科普给村民。村中原先的污水池也安上了光伏版构成的长廊,为污水净化设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由此,付楼村完成了污水治理和改造,把臭水坑变成了绿浪阵阵的美丽荷塘,也让光伏长廊成为付楼村的知名景观。
实打实的红利摆在眼前,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在屋顶安装光伏板。“铺一块光伏板就给40块钱,我们家一年就能拿2000块的补贴,特别好!”村民李大娘拉着记者介绍着。在她身后,屋顶上一块一块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如今,付楼村已有35户村民建成了户用分布式光伏,在村中支起了一张绿色的“微电网”。
产业园变身“经济引擎”
在兰考县国家电投新能源产业园,来往货运车辆川流不息,不时有工人搬货卸货、装车运走,繁忙无比。这里可以说是兰考县的“造血中心”,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此泵出,流经整个县域,甚至远赴海外。目前,产业园引入了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等上下游企业,并配套搭载零碳电厂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积极开展绿电认证,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入驻。
“我们一年要用上亿度电,光电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华耀光电的华耀5GW新型光伏组件生产建设项目负责人表示:“用了园区里的绿电,我们的用电成本从一度0.8元降至0.65元,一年能省1500万电费!”通过将附近的风力发电机和园区内光伏板结合,配合储能设备,产业园内实现了绿电自发自用,让其中的企业受益颇多。
“不止用电便宜,咱们用着绿电,国外的用户也更认可我们了。”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海外客户对于绿色用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企业没有绿证,则将面临优质产品难出海的困境。有了自产的绿电,产业园中的企业就少了这个顾虑。2025年,华耀光电赴德国慕尼黑参展获广泛好评,与欧洲领先光伏项目开发商签署3.6GW组件供货战略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宽了旗下产品的欧洲市场。
产业园的发展也拉动了就业岗位的增长。据统计,仅华耀光电一家企业便雇佣工人400余位,让兰考县的青年回乡发展,也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扎根兰考。“有了产业园,现在不用上外地打工也能赚到钱。”华耀光电的员工小王对记者说。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引进5家企业,未来还将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
在兰考县,绿电既点亮了付楼村的万家灯火,又驱动着新能源产业园的产线奔腾不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用好电用绿电,兰考县农村能源革命正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写就新时代的富民答卷。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