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4-08-27 16:09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以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毗邻海域近16万平方公里等资源优势,吸引了头部企业向海追光、向海揽风。“海上光伏领域我们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开工烟台招远40万千瓦、东营垦利100万千瓦、青岛即墨60.4万千瓦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并网1.2万千瓦。”8月20日,在青岛举行的“海上光伏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山东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郭强如是介绍山东海上光伏产业发展的“成绩单”。
据了解,随着国家用海政策的调整落实,海上光伏开发建设进入了全新的爆发式增长阶段,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吉瓦海上光伏项目下发或启动建设。
首个集中式项目已并网发电
“今年7月,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烟台正式并网发电,翻开了山东光伏发展向海图强的新篇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海上光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政佐表示。
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是指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其位于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约6.44平方公里,规划容量40万千瓦,首批并网1.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该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高速增长导致陆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空间逐步下降的背景下,海上光伏作为一种全新的海洋能源利用和资源开发方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海上光伏专委会副秘书长崔琳介绍,目前光伏领域主要有四个大的业务场景,从最初的集中式电站到后来屋顶或者园区的分布式光伏,再到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建筑用一体化光伏发电,如今漂浮光伏行业的出现为光伏领域拓展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和空间。
据介绍,目前海上光伏利用形式主要是桩基式、漂浮式、渔光互补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因为受到海洋强浪涌的影响,成套安全性仍在探索中。
在海洋新能源领域,山东率先探索并先行先试,制定出台了漂浮式海上光伏省级财政补贴、免予配置储能设施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优惠政策,推动了“海光”发展。
山东省相继筛选推出1125万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10个项目,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等多家央国企作为牵头方入围。其中,中电建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青岛即墨HG37海上光伏项目,位于即墨区田横镇,总占地3000亩,主要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海上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规模60万千瓦,二期为55万千瓦。
据了解,近期全国范围已经有30吉瓦的海上光伏项目下发或启动建设,其中包括大唐寿光、华能滨州、国家能源寿光等位于山东的15个在建项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光伏用地的进一步紧张、非水可再生能源责任权重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将海上光伏作为规划重点。
技术创新破行业难题
当日,海上光伏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就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及产业融合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表示,“海上光伏从政策、经济、技术以及配套等方面都已具备了规模化落地的成熟条件。”但不可否认,海上光伏项目开发的挑战依然存在。
例如,项目开发难度大、成本仍然高企。大风浪、高盐雾、高湿、高腐蚀、鸟粪等其他生物附着等对海上光伏项目用组件、浮体、支架、线缆、索具等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安装、运维难度相对大,核准流程仍然冗长复杂;除了用海论证之外,建设施工阶段的临时用海、升压站、接入系统等方面都有用海方面的合规性要求等,这些都使得海上光伏项目开发相对于陆上项目仍有着2至3倍的成本差距,即使是在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当下仍需正视。
其次,产业链配套不齐全,已开发的产品尚未有长时间实证结果。目前产业链各环节都推出了适应性产品,但是否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仍未取得长时间的实证验证,更是缺乏已经成熟的针对海上光伏环境的电站设计、设备选型、开发、运维等一套完整解决方案。
此外,渤海、东海、黄海、南海等海域气候环境都不尽相同,南方海域有大风浪、台风,北方海域有海冰、高盐雾、高湿、温度变化频繁等,都意味着不同区域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运维、设备机械连接稳定性、设备安全等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一套方案很难适应所有海洋环境。
江华直言,海上光伏项目,尤其是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有更高的项目开发成本,行业有必要前瞻性探索海上光伏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性发展模式,以追求复合型经济收益,提升项目盈利水平,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海洋牧场、海上光伏+海上生活平台、海上光伏+氢能+制氨醇+航运燃料等。
业内人士也注意到,先进的电池技术是支撑海上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夏珂介绍,隆基绿能围绕技术、产品、生态链等深耕BC赛道。会议现场,隆基绿能展示了BC技术的高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产品策划副总裁李绍唐在演讲时表示,隆基绿能针对海上光伏应用场景,研发出BC技术的“龙渊组件”。“龙渊组件”采用海光专用双层镀膜玻璃,增强玻璃耐盐雾、抗老化性能,保障了近海腐蚀等级的严苛要求,该组件也采用了海光专用接线盒和铝边框氧化膜优化加厚等技术。
对此,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海洋工程部技术部副主任设计师孟庆飞在报告中以滩涂光伏和近海光伏为例进行了测算。“经过测算,相同100兆瓦的装机容量下,采用BC组件成本可以降低6%,发电量增加约2.5%。因此在土地、用海成本比较高和支架基础成本较高的场区,采用BC组件可以较好降低长工程成本,有较好的发电量,项目整体收益比较明显。”孟庆飞介绍。
面对海上光伏项目的开发成本挑战,本次会议倡导海上光伏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崔琳在报告中表示,我国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消纳送出面临挑战,亟须制氢消纳,海上光伏电解海水制氢将是新赛道。目前,海上直接制氢的原理技术已经达成,并通过了海上中试验证。第二步是规模化,研制大容量商业化电解槽。第三步将走产业化路径,打造储—运—用一体化的新型氢能产业链。(初磊)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