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时间:2025-11-10 11:29
2025年11月1日,青海、重庆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至此,全国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的地区已达25个,基本达成全覆盖。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基本实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要求的“短期和即时交易通过调度和交易机构实现”,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现电力现货全覆盖,对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而言是关键一步,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关键起步,现货市场“质”的提升仍是核心挑战。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多家单位于2024年11月29日共同发布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2029年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将进入正式运行。
目前,我国共有19个现货连续结算试运行地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意味着市场规则、技术系统等已通过前期验证,现货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具备长期实战的能力。但从连续结算试运行到正式运行,仍将面临不少考验。
相关政策要求,转入正式运行需要满足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一年以上,且经第三方评估满足《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规定的正式运行启动条件。
2023年12月22日,山西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在此之前的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历经电网密集检修、新能源大发、煤电机组频繁启停、极端天气等多种场景,也经受了新冠疫情、煤价高企的考验。其间充分吸收经营主体意见,市场规则体系不断迭代完善,市场逐渐成熟。
但即便是已进入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也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清洁能源大发与负荷需求不匹配,引发极端价格,考验系统调节能力与市场风险应对能力;现货价格信号向终端用户传导不畅,价格机制在引导需求侧响应方面有所欠缺等。
为应对上述挑战,除优化现货市场设计之外,还需健全容量补偿机制与辅助服务市场,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定价;推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一体化设计与有效衔接;建立有效市场力监测与干预机制,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全国电力现货全覆盖为更好实现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奠定了关键基础,将使实时价格信号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有助于保供应、促消纳,优化全社会用电成本。
近期,南方电网、国家电网首次达成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来自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的电力资源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及时为华东地区增加180万千瓦用电保障。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正以有用电需求的一方参与对方现货的模式起步探索,市场机制仍待持续完善。
总之,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已进入从“量”的覆盖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随着市场规则和技术系统的持续打磨,全国范围内更精细化的电力价格信号优化传导终将实现。(韩晓彤)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