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波利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应与碳市场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南方电网 时间:2025-11-07 10:16

  近日,在由清华大学与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电力市场建设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迈向低碳未来”学术研讨会上,剑桥大学教授迈克尔·波利特(Michael Pollitt)发表了题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欧洲经验”的主题报告。他聚焦欧洲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欧洲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论证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发展是低碳能源政策的核心支柱。

  会后,波利特接受了《南方能源观察》(以下简称“eo”)记者专访,他进一步剖析了2021—2023年发生在欧洲的能源价格危机如何验证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韧性,并指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发展对中国深度脱碳具有借鉴意义。波利特认为,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并与碳市场深度融合,将是推进能源转型、应对全球碳贸易新规则的必由之路。

  01

  欧洲能源危机验证电—碳市场韧性

  回顾发生在2021—2023年的欧洲能源价格危机,波利特认为,虽然危机暴露了欧洲电力零售市场监管方面的不足,但是电力批发市场和碳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有效缓解了外部冲击给欧洲能源电力带来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其他电力市场在承受如此大幅度批发市场价格上涨时还能维持运转,市场往往在面临同类事件时难以存续。” 波利特在接受eo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能源危机之后,欧洲也并没有对电力批发市场与碳市场进行颠覆性改革。”

  欧洲能源价格危机期间,电力批发市场促使能源电力在欧洲范围内高效优化配置,减轻了对天然气供应中断国家的直接经济冲击,价格信号激励需求侧快速反应,并推动欧洲各国转向俄罗斯之外的天然气来源国。到2023年中期,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已基本回归至能源危机前水平,碳价上升也得到缓解。

  一方面,碳价通过电力市场的经济调度机制,传导入火电发电成本和批发电价,进而影响终端用户的用电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燃气发电相对于燃煤发电的成本优势,前者的度电碳排放只有后者的不到一半,因此碳价会提高燃气机组的发电量,进而提高天然气需求和气价,最终抬高电价。

  波利特强调,欧洲能源价格危机期间,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之间形成了强耦合关系,二者协同发出了正确的价格信号,电力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引导需求侧减少用电,并激励投建各类发电容量;碳价上涨抑制了为替代天然气而增加燃煤发电的倾向。

  他认为,这种市场协同在能源危机期间和之后都对欧洲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碳价上升推动电价上升到了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水平。

  在上述学术研讨会上,波利特指出,实现净零排放需从三大方向着力,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交通电气化、推广热泵供暖技术。在此过程中,碳市场通过为碳排放合理定价,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全面落实碳约束。

  02

  碳市场的跨境博弈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欧洲碳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相辅相成的政策组合。欧洲碳市场推动欧盟内部减排,CBAM维护欧盟产业竞争力并推动全球减排,被视为欧洲碳市场在国际贸易层面的延伸。CBAM价格与欧洲碳市场挂钩。

  CBAM推出的背景之一是欧洲碳市场仍有大量免费配额,导致欧盟失去相应拍卖收入。随着欧洲碳市场逐步收紧免费配额,为兼顾工业竞争力,欧盟通过CBAM将碳约束扩展至国际贸易领域。当前CBAM主要针对水泥、钢铁等高碳泄漏风险行业,要求进口商按产品碳含量和欧洲碳市场价格支付相应费用,但可扣除产品在原产国已承担的碳成本。

  当下如何应对CBAM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波利特建议,中国可参考英国经验,通过推动中欧碳价衔接以降低CBAM产生的影响,中欧碳市场可逐步缩小双方碳价差距,最终构建以较高共同碳价为基准的“气候俱乐部”,非成员方向“气候俱乐部”出口时需承担相应的碳调节成本。

  这是否意味着推动中国碳价的提高,波利特对此持肯定观点。他认为,提高碳价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CBAM,中国有两种选择:若维持较低碳价,欧盟将获得相应调节收入;若主动提高碳价,则资金可留在本国财政体系内。波利特建议中国积极推动中欧碳市场衔接,争取CBAM全面豁免。“这既符合CBAM设计初衷,又有助于中国减缓贸易冲击。”

  当被问及共同碳价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是否公平时,波利特说,立即推行全球统一碳价可能带来效率损失,实行差异碳价具有经济合理性,这是当前CBAM尚未充分考虑的因素,或为中欧协商提供空间。

  他建议中国建立自身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贸易伙伴征收碳费用,以增加收入、防范碳泄漏和贸易扭曲,但需注意,关键在于形成基于共同碳价的多边气候贸易框架,推动合作而非对立。

  0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助推中国脱碳

  波利特强调,通过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运作,可使电力价格充分体现碳约束,从而进一步提高高碳发电成本,激励低碳发电。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充分反映碳成本时,将有效支撑低碳领域投资。

  波利特认为,更大范围的电力市场可为碳市场价格信号提供更高效的传导机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成功结合,不仅将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也将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

  他进一步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省间发电结构和资源差异显著增大,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比在“煤电时代”更具价值,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可以“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但他也提出,中国电力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绝非易事。他以欧洲电力市场为例,说明低电价地区有时为维持本地电价而限制电力外送,须加强输电容量管理,确保跨区输电能力持续可用。欧洲电力市场建设的另一个教训是,随着实时市场相互依赖度提高,连锁停电风险也在上升。因此,他建议加强区域间协调,以便在停电事故发生时,相关地区能及时知晓并采取联合应对措施。

  波利特认为,中国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深化整合方面的前景令人振奋。“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推动这一进程,全球脱碳问题将有望得到进一步实质性推进。欧盟已证明跨国碳市场机制的可行性,中国则在展示高碳产业集中经济体实现系统性转型的可能。中国实现工业脱碳,相当于推动全球工业脱碳进程。因此,中国的能源转型具有全球意义,其成功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借鉴。”

  他还补充说,在中国推进脱碳的过程中,太阳能、风电、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热泵等低碳技术获得了大规模应用与政策激励。这不仅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下降,也推动技术持续创新,进而使全世界受益。“中国的脱碳努力对全球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