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中国能源展望2025-2060》研究成果显示:非化石能源消费到2060年占比将达八成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08 16:34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记者 衣韵潼)“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未来十年保持刚性增长,2035年前后达71-72亿吨标准煤,较当前还有约20%的增长空间。”9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发布《中国能源展望2025-2060》研究成果(以下简称“报告”),记者从报告中获悉了这样一组数字。

  报告指出,能源消费结构将长期保持绿色低碳化转型,从当前以煤炭为主逐步转入多元化发展时代。随着风、光、水、核等产业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到2035年将提升至35%左右,到2060年将达到80%左右。

  短期看,煤炭消费受火电、化工行业需求增长牵引,仍将高位爬坡,预计“十五五”前中期进入49.5-51亿吨的峰值平台期,2035年前仍维持在46亿吨以上高位水平。未来,煤炭消费达峰后,随着部分老旧矿区陆续退役,国内煤炭产能也将逐步收缩,预计未来二十年内煤炭整体供需仍将保持基本平衡。

  石油消费现阶段总体处于7.3-7.5亿吨的峰值平台期,伴随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加速替代、石油化工行业逐渐趋于饱和,预计到2030年石油消费将降至7亿吨左右。

  天然气将在能源系统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过渡性作用,增长空间较大,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5900-6000亿立方米的峰值平台期。

  报告认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在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牵引和终端用能电气化替代持续推进的双重驱动下长期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十五五”“十六五”时期年均增速分别约4.5%、2.9%,到2030年、2035年分别达到13.3、15.3万亿千瓦时,整体于2050-2060年达峰,峰值区间17.8-18.1万亿千瓦时。

  此外,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将于2030年前达峰,峰值区间114-116亿吨,“十六五”时期稳中有降,将以相对较低的单位GDP碳排放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预计到2035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45%以上,走出一条集约化、低碳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能源之路。远期,通过化石能源减量替代、规模化发展CCUS工程、林地碳汇三管齐下,可成功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逐步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报告研判,我国一次能源总体自给率将在当前80%左右较高水平的基础上稳步提升,于2045年前后超过90%,实现高度能源独立。非化石能源将逐渐扛起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任,在近中期成为贡献能源增量的绝对主力,远期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存量替代。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