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地缘政治因素或主导油价短期走势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5-08-08 15:32

  当今全球石油市场正处于供需失衡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局面。虽然石油需求增长乏力,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俄乌冲突对油价构成支撑。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因素或将继续主导油价短期走势。关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复杂性,决定着世界石油市场持续波动。

  8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欧佩克+)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自9月起将每日增产原油54.7万桶。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发布声明说,鉴于当前市场基本面稳健,石油库存处于低位,8国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以维护石油市场稳定。

  市场分析认为,欧佩克+试图通过增加供应夺回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以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然而,尽管增产计划带来新的供应压力,油价却没有出现大幅下跌的迹象。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7月份国际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长仅为约70万桶/日,将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增幅。市场走势更多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驱动,并未完全遵循供需逻辑。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威胁,尤其是针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施加100%二级关税的举措,加剧了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促使布伦特原油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出现反弹。

  这表明,当今全球石油市场正处于供需失衡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局面。

  欧佩克+的增产决定是其自2023年以来逐步解除自愿减产计划的延续。此前,该组织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5月分别减产200万桶/日和115.7万桶/日,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和供应过剩的压力。新公布的增产计划主要靠沙特和阿联酋完成,两国分别拥有约230万桶/日和90万桶/日的闲置产能,而其他产油大国如哈萨克斯坦等国因生产能力限制难以完全兑现增产配额。

  欧佩克+的动机在于夺回因美国页岩油及巴西、加拿大等国产量增加而丧失的世界市场份额,以此缓解低油价对成员国财政带来的压力。2025年初,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68.33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65.22美元/桶,创近年低点,迫使沙特等国通过增产增加收入。随后因中东地缘政治风险迅速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73美元/桶。8月3日欧佩克+增产消息公布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46%至69.35美元/桶,WTI期货价格下跌0.45%至67.03美元/桶,这种波动表明,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被地缘政治引发的风险溢价所抵消。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威胁是油价反弹的主要催化剂。俄罗斯当前每日石油出口约95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总量的10%。若美国二级制裁生效,全球石油供应可能面临严重中断。受此影响,在7月的最后一周,机构交易员对布伦特和WTI的看涨押注增加近4万份,创6月以来最大增幅,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73美元/桶,WTI期货价格升至69.21美元/桶。当然,美国的单方面制裁未必行得通。印度政府表示,其与俄罗斯的长期石油合同难以终止,转向其他供应国将面临更高的溢价。俄罗斯则通过向巴西、土耳其等国家出口石油,部分规避了西方制裁,但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俄罗斯预算的30%至50%,二级制裁关税可能进一步压缩其财政收入。

  国际能源署认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有限,主要受亚洲经济增速放缓和新能源技术加速应用的拖累。亚洲作为全球原油贸易重心,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长51万桶/日,达到2725万桶/日,但7月进口量降至2500万桶/日,创年内最低,反映出需求疲软态势。全球经济放缓和美国可能的关税壁垒将进一步抑制需求,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幅度为72万桶/日。

  虽然石油需求增长乏力,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俄乌冲突对油价构成支撑。美国的制裁威胁还可能增加全球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石油供应格局。哈萨克斯坦的炼油扩张计划也为欧佩克+的未来增添不确定性,其超产行为可能削弱集团内部价格同盟。

  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因素或将继续主导油价短期走势。高盛预测2025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4美元/桶,2026年为56美元/桶。但是,美国对俄罗斯和伊朗的制裁压力可能会推高价格,同时美国保护主义关税政策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存在下行风险。总之,尽管欧佩克+通过增产试图稳定市场,但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尤其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威胁,仍然是当前国际油价走势的关键变量。关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复杂性,决定着世界石油市场持续波动。(翁东辉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