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7-08 11:3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韩继园
随着能源领域市场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为能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共同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投资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能源市场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各类主体平等保护的法治理念,营造了能源领域支持民营经济长远发展的法治环境。
在新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实现了华丽绽放。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60%,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同时,民营企业也是我国新能源出海的先锋。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核电领域向民营资本放开,民营企业在核电领域也结出硕果。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加速涌现,专注于产业链细分市场,取得技术突破。在参股核电项目方面,2020年核准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吉利集团以2%的持股比例开创了民营企业参股核电项目的先河;2024年8月国务院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首次提高到了10%。
在储能、充电服务、新型主体、“能源+”等新产业和业态领域,民营企业亦取得不俗成绩。在储能领域,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9家为民营企业。在充电服务领域,规模以上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民营企业为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覆盖92%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能源领域,如民营企业主导的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从风电抗台风技术领先,到海上大兆瓦机组引领,再到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领航,不断延拓风电开发边界;接续建成了国际首套100兆瓦、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系统装备自主化率达到100%,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再上新台阶……
正如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能源民营经济蓝皮书》所言,能源民营企业正抓住市场和政策带来的机遇,呈现出创新引领作用强、补链强链延链作用强、国际贸易影响大、地方经济带动大的特征,成为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及地方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力量。
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新春伊始,民营经济座谈会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随后,国家能源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支持更多民企参与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包括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工转化项目建设,投资新能源和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参与煤矿开发建设,参与核电技术攻关、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参股核电项目,投资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
而事实上,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还面临规模资本实力偏弱、融资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行业准入存在隐形障碍等问题,在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新机遇下,民营企业要开疆拓土、继续努力。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竞争硬核实力。能源民企正是凭借其技术创新能力,在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当前技术快速迭代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亦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注重市场策略,实现差异化竞争与生态协同。在传统能源领域,国企体量大、资本雄厚,深耕能源行业多年。当前,民企应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可与国企形成互补格局,正如目前民企在核电领域的产业链细分市场布局。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民企应积极布局,大胆探索与尝试抢占市场先机。
第三,紧跟行业大势,在能源数智化、绿色低碳化方面积极作为。能源数智化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系统性变革,能源民企可依托灵活机制,在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能源大数据等领域率先突破。绿色低碳转型需贯穿技术研发、生产运营、产业协同全链条,能源民企应继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CCUS技术、零碳产业链构建等方面的投入,成为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驱动者。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