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王祖勋:“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行动 打造绿色能源转型“重庆样板”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28 15:55

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行动

打造绿色能源转型“重庆样板”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重庆市能源局局长 王祖勋

  重庆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消费大市,长期面临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和季节性电力电量双缺的双重压力。光伏资源虽属Ⅳ类地区,但重庆市充分发挥城乡建筑屋顶面积超2亿平方米的优势,抓住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机遇,于20246月启动了“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行动,截至20253屋顶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20万千瓦,不仅增加了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更探索出“市场主导、多元融合、科技赋能、利益共享、全民参与”的可复制路径,为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庆样板”。

  一、创新做法与实施路径

  政策体系创新: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重点突出工业园区、乡村、公共建筑、高速公路等领域,分场景分时序精准摸排资源,结合用户用电特性、充电基础设施布局、附近电网消纳能力等因素,建立“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制定重庆市“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方案(20242025年)印发了《分布式光伏政策汇编》、《分布式光伏建设并网百问百答》、《关于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管理水平的通知》支撑性文件,打好1+N政策组合拳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能、华电和大唐等在渝能源央企其他社会资本积极响应参与合作,各级政府部门和电网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合力。

  开发模式创新: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工厂“光储充”一体化应用,既最大化盘活了厂房及附属设施“沉睡”的屋顶资产,又助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通过电价收益分享还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如,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建设20兆瓦光伏车棚,年发电量2200万度,覆盖厂区30%用电需求,年节省电费超12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企业投资+农户屋顶入股”模式推动村企合作,既盘活农村闲置屋顶,又解决了农户楼板“治漏”难题,还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10万元;政府机关、公共建筑引入第三方开展合同能源管理(EMC),实现“零投入、享绿电”,累计盘活屋顶资产55万平方米,直接收益超5400万元。

  开发技术创新:推动屋顶光伏在低日照环境下高效应用。重庆辉腾能源公司开展了低日照高效智能光伏技术创新,研发的高效组件布局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发电效率高于传统解决方案48%重庆怡能新材料公司开展了光伏支架技术创新,研发的用于钢结构的光伏支架棚顶结构专利,为钢结构建筑提供高效、稳定的光伏板安装解决方案,使得安装工作更加快捷、精准,减少安全隐患。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开展运维技术创新,开发“渝光云”大数据平台,实现光伏电站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能效分析,运维效率提升40%

  金融政策创新构建“政银企民”多方协同投融资机制降低建设门槛。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将符合条件的屋顶光伏项目纳入绿色信贷统计范围;重庆农商行率先针对工商企业屋顶光伏推出了最高额度高达1000万元的“阳光贷”系列产品,针对农村地区设计了额度范围为3000元至30万元的“渝快助农贷”。市内其他金融企业先后推出“光伏贷”“碳收益权质押”“绿色信贷+技改贷等金融工具。兴业银行重庆分行通过卫星影像对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进度进行远程核查,优化贷款流程。保险公司推出“光伏电站综合险”。部分区县政府推出“供应链金融+风险补偿基金”等创新模式,覆盖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风险

  二、成效与亮点

  (一)实现电力保供与能源低碳转型互动双赢。分布式光伏顶峰出力与重庆午高峰电力需求曲线高度契合,在度夏电力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度夏期间顶峰分布式光伏出力达71万千瓦、占新能源出力的51.8%,有效保障了全市工商业正常生产用电。同时,重庆市内能源供应偏煤,煤电机组发电量占市内发电总量的76%左右。2024年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11.3亿千瓦时、增长259.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0.68万公顷,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

  (二)实现工商企业降本增效与群众增收致富双重效益。受限于能源资源禀赋和电源结构,我市工商业电价高于四川、贵州、云南等邻近省份0.130.2/千瓦时,实施分时电价政策白天高峰时段电价更高。屋顶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减少企业用电费用,以两江新区京东方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光伏装机4.65万千瓦,截至20252月,累计向京东方输送清洁电量6920.7万千瓦时,每年直接为企业节约电费约1955万元,同时还能发挥隔热效果,降低无尘车间气温23摄氏度,间接节约降温电费约2000万元。同时,屋顶光伏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10万元,璧山区八塘镇凉水村的实践表明,村民通过提供闲置屋顶开展“村企合作”,每年可获得固定租金400元,加上发电收益分成,年收入可达1000元,成为群众增收的“阳光”银行。

  (三)实现扩大能源领域投资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相互促进。“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行动在拉动投资、带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形成了“应用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应用”的良性循环。2024年重庆光伏产业吸引社会资本超80亿元,带动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投资2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如:江津区白沙工业园与长三角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合作,打造产值超50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项目应用”全产业链铜梁区打造西部新型储能产业高地,吸引13家规上企业落户,2024年产值达48.2亿元。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