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5-04-25 09:35
聚甲醛被誉为“超钢”,因其高刚性、耐磨性等特性,是汽车、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替代金属的关键材料。然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年消费量约75万吨中40%依赖进口。
在山东东营利津经济开发区,一座年产8万吨聚甲醛的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建设。这个总投资26.06亿元的项目,将承载着我国高端工程塑料自主可控的重要使命。“项目采用第三代共聚聚甲醛技术,产品性能比肩国际顶尖水平,生产成本却降低不少。”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王海峰介绍,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8亿元,不仅填补国内高端聚甲醛产能缺口,更将改写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项目攻坚动态图”上,土地平整、管线迁移等关键节点逐一标注进度。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雷表示,为帮项目开工抢出“黄金时间”,管委会通过“三级销号制”服务机制,派出“项目帮办代办员”全程跟进服务,简单问题当日办结、难点问题专班攻坚,土地征收及项目立项、环评等手续办理加速推进。
从PP、ABS、ASA到聚甲醛,利华益集团的产业布局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此次建设的“36+8”产能体系——36万吨/年甲醛配套装置加8万吨/年聚甲醛主装置,形成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完整链条。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利税贡献达5.1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专家指出,在国产替代的赛道上突破“卡脖子”技术,既需要企业以创新魄力攀登产业高峰,更离不开政府以改革思维破除制度壁垒。通过形成合力,我国高端化工材料的自主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顾阳)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