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政策解读丨推动行业发展 提升协同水平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4-15 09:54

胡明 凡鹏飞 袁伟

  《意见》充分考虑到发展虚拟电厂的重要意义,从有效解决制约虚拟电厂发展面临的瓶颈出发,在定义内涵、商业模式、建设管理、接入调用、市场机制、安全运行、标准规范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内涵。《意见》充分考虑到国内外对虚拟电厂定义认知的差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需求侧各类分散资源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这里的分布式电源既包括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还可以是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分布式燃气机组等其他类型的分布式电源。从《意见》给出的虚拟电厂功能定位看,虚拟电厂运营商在聚合资源的同时还要关注聚合资源的灵活调节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虚拟电厂发挥其重要作用。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意见》明确提出虚拟电厂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包括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还可以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获得一定补偿。同时,虚拟电厂作为新业态,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实现不断发展。为此,《意见》充分考虑虚拟电厂资源多样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征,明确提出了虚拟电厂可以开展的增值业务范围,包括提供节能服务、开展能源数据分析、开展能源解决方案设计、提供碳交易服务等,这对于虚拟电厂运营商拓宽收益渠道具有重要作用,也提供了政策依据。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意见》提出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制定本地的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要统一省内的建设运行管理规范,为虚拟电厂项目建设、接入管理、系统调试、能力检测和上线运行等提供清晰流程指引,降低虚拟电厂的建设运行管理成本。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接入调用机制。目前,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接入平台较多,且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为此,《意见》提出虚拟电厂可根据参与业务的技术要求、电力市场建设进程及运行管理要求,按需选择接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或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于参与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虚拟电厂,《意见》提出虚拟电厂应接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这主要考虑到这两类市场对于实时调度要求较高,直接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接可以更好保障实时调度指令的下达和执行。对于参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考虑到需求响应主要由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组织开展,此类虚拟电厂应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此外,从适应电力现货市场节点电价机制出发,《意见》也明确了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原则上应位于同一市场出清节点下,同时考虑了我国目前电力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过渡期和市场机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跨节点聚合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我国虚拟电厂在短期内迅速做大做强,并可以确保其适应未来电力市场发展需求。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意见》重点对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完善。在市场准入方面,《意见》提出各地要细化明确虚拟电厂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从而更好适应本地市场建设进展和虚拟电厂发展实际情况。在参与电能量市场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虚拟电厂以资源聚合整体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有利于虚拟电厂充分发挥整体的调节能力及协调控制功能。在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方面,部分调节资源聚合成虚拟电厂后,参与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的限价区间与独立参与市场的限价区间存在差异,为此《意见》提出要公平设定各类辅助服务品种申报价格上限,不应对各类主体设立不同的上限,这有利于提升各类资源参与虚拟电厂聚合的积极性。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提升安全运行的要求。考虑到虚拟电厂在安全运行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意见》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了提升虚拟电厂安全运行水平的相关要求。在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方面,从做好涉网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应急模拟演练、加强信息报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这有助于确保电力调度机构及时掌握虚拟电厂资源信息和运行信息,提升虚拟电厂在电网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内部运行方面,《意见》强调了虚拟电厂及各分散资源应承担相应的安全运行责任,这有助于做好与大电网的安全责任划分。同时,《意见》也提出虚拟电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数据安全管理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这为提升虚拟电厂内部网络数据安全水平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技术创新和标准规范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方面,《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的创新方向,包括资源聚合、智慧调控、安全稳定、评估检测和智能量测设备等。在标准规范方面,《意见》提出在行业亟须但标准尚未覆盖的领域,可以通过技术指引等政策性文件先行规范,主要包括建设管理、并网调控和交易管理等。

  (作者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