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点

预见能源:2025年光伏产业链有望再平衡

来源:预见能源 时间:2025-02-05 15:01

  过去一年,光伏产业在剧烈的跌宕中继续前行。

  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7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分别为28%。

  光伏装机仍是全国电力装机增长主力。2024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29亿千瓦,其中,光伏和风电占新增装机比重超过80%。

  从累计装机容量来看,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风电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8.9亿千瓦、5.2亿千瓦,同比增长45.2%、18%。

  当前,中国光伏、风电合计容量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在全部装机类型中,光伏、风电占到发电装机总容量的42%。

  不过,光伏装机增速已经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要知道,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为2.16亿千瓦,增速高达148%。

  “在完成2030年装机容量目标后,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步伐预计将放缓。”彭博新能源财经在1月20日发布的报告中预测。

  当前,从西北到东南,弃光限电正在制约着新能源消纳。展望2025年,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除了在沙漠地区建设吉瓦(GW)级项目和在工商业场所增加分布式装机外,中国吸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范围内,弃电率正在上升,预计2025年还将继续上升。

  尽管如此,各机构预测新能源装机在2025年仍维持在高位。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73亿千瓦。

  展望2025 年,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大的时代背景下,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024年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国家能源局将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全年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11亿吨标煤。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 4.55 亿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2亿千瓦的风光大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十五五”2.55 亿风光大基地项目陆续投产。目前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陆续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正式印发实施,2025年风光大基地二三期项目进程有望继续落地。

  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也有望迎来新发展。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要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地区,支持打造形成现代化建筑产业链。把绿色建筑培育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实现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建筑光伏高质量发展试点。

  此外,国家层面也在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增长迅猛。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是2013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

  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发电量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

  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受限于低压承载能力有限,配电网介入空间被压缩,多地区处于红线区域,影响分布式装机进程。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接网消纳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迫切需要调整管理思路,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1月23日上午,在国家能源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作出上述介绍。当天下午,《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正式在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

  未来,随着新政策的落地以及电网改造、特高压线路建设、储能配套设施和制度完善,分布式光伏的装机潜力有望进一步打开。

  海外市场方面,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外贸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我们的绿色贸易领跑全球。我国绿色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2023年相比,2024 年,海外市场光伏需求增速呈放缓趋势。

  欧洲光伏市场并网难度增加以及夏季光伏电力供应过剩电价低迷影响电站的装机需求,同时,德国经济疲软、其他国家未有刺激政策出台,欧洲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美国光伏市场方面,虽然2023年以来其光伏需求旺盛,但2024年11月美国大选落地,特朗普胜选后市场担忧美国光伏新增装机受到其政策较大影响。长期来看,美国降息周期将提振电站开发投资收益率,同时,本土供应链完善将维持稳定。

  目前,新兴和发展中市场是海外光伏的拉动引擎。

  从光伏产品出口情况来看,2024年11月,中国光伏电池出口额(人民币)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出口额分别为9.66亿元、1.66亿元、1.23亿元,与上月相比,印度尼西亚的排名略有上升。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人民币)排名前三的国家是巴西、荷兰、巴基斯坦,出口额分别是14.05亿元、9.93亿元、8.15亿元,与上月相比,巴西的排名略有上升,巴基斯坦跃居第三。

  此外,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逆变器累计出口8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6.96%。其中,1-12月,累计向巴基斯坦出口逆变器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累计向沙特出口逆变器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累计向印度出口逆变器4.79亿美元,同比+92%。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光伏资源。2024年以来,光伏装机成本不断下降,同时由于巴基斯坦本土电池组件产能规模较小,其光伏产品基本依赖中国进口。

  此外,巴基斯坦政府在2024-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正在考虑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额外的税费,为了应对关税问题,项目商及光伏企业纷纷采取提前囤货等应对措施,短期内带动了中国光伏产品对于巴基斯坦的出口。

  2021年到2024年,新兴和发展中市场对中国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其中增长最快的十大市场中有七个位于全球南方。例如,南非和巴基斯坦的太阳能热潮,以及巴西和泰国等地的强劲增长。中国最大的五个风电技术进口国(南非、埃及、智利、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太阳能增长最强劲的五大市场(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五大电动汽车进口国中有两个是全球南方国家:巴西和泰国。

  这一出口趋势,预计将会持续下去。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估计,2020年至2030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份额将达到70%。

  光伏产业链方面,2025年将是供需再平衡的一年。

  近日,多家光伏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隆基绿能预计去年净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左右。这两家企业都是光伏组件产业链的头部企业,2023年净利润均超百亿元,去年则由盈转亏。

  回顾2024年的光伏行业,尽管光伏行业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跌和企业亏损不断发生,但光伏市场需求仍在,产业链价格在底部逐渐企稳,行业净利润环比也有所改善。

  实际上,2021-2023年,由于对光伏行业广阔市场空间预期和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光伏主产业链均经历大规模扩产。本轮猛烈下行周期来自过去三年行业大幅扩张埋下的供给过剩隐患。

  目前,光伏制造端部分环节跌破现金,低盈利预期降低企业开工率和新项目上马力度,不过,国家对能耗、产品性能等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拉高行业门槛,去产能正在加快。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光伏行业激烈竞争,反映出当前光伏组件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同质化问题。中金公司近日研报分析,高价格带来的高盈利刺激大量产能在2023年落地,而随着供需形势扭转,导致产业链价格从2022年底的高点开始震荡下跌,至2024年下半年价格已基本见底。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0月,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组件价格下滑超25%。供需失衡致使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屡屡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情况。

  2024年10月,光伏行业协会牵头16家企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推动行业自律发展。工信部也大力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

  “光伏行业供给侧拐点已至,全球需求增长仍具韧性。”华福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从供给方面看,当前行业减产、反内卷等自律共识已形成,供给侧改革预计贯穿2025年全年,有望助力行业尽快走出供给过剩的困境。

  事实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去年底今年初,光伏硅料、硅片、电池价格终于迎来供需拐点和价格反弹。

  1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当周硅片价格显示,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至1.55元/片,涨幅达9.15%,这是近两年以来硅片价格的最大涨幅。

  根据零碳世界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5日,光伏级硅料价格为5.552美元/千克,价格略有波动;单晶硅电池价格为0.038美元/瓦,单晶硅组件价格为0.09美元/瓦,价格均趋于平稳。

  光伏级硅料产量方面,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光伏级硅料产量为133千吨,环比减少0.45%。

  当前,受市场需求走弱,主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库存堆积,盈利困难等因素影响,多晶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企业停工检修,大幅降低开工率至 50%-60%。中原证券研报分析指出,预计2025年,各环节的优胜劣汰,落后产能出清将持续进行,尤其是重资产和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环节的落后产能有望率先出清,行业产能大幅过剩局面有望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可能成为解决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目前,TOPCon 电池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异质结电池、BC电池也在迅速扩展市场。

  2024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一道新能源等企业 TOPCon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6%以上。根据中国光伏行业预测,2024 年 TOPCon 电池市场份额超过60%,2030年仍有近50%的占比。

  但与此同时,龙头企业BC电池转换效率也屡创新高。

  2024年10 月,隆基绿能发布 HPBC2.0 技术平台及全新一代分布式组件产品Hi-MO X10,电池量产效率超过26.6%,量产组件效率达 24.8%,最高量产功率达670W,较行业TOPCon主流组件功率高30W以上,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量提升8%。

  据了解,隆基将加快 BC电池产能建设,预计2025 年一季度将有 20GW HPBC 二代产能大规模投放,2025年底 BC 产能将达到 70GW, 2026 年底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为 BC 产能。

  2025年,随着头部厂商在BC领域的技术成熟、出货量的增加,BC 阵营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快速提升。

  不过,供大于求仍是行业目前的核心矛盾。中金公司认为,光伏行业在未来2-3个季度会看到部分尾部企业市场化出清。当前龙头企业资金储备相对充裕,但二三线企业的现金流失速度较快。二三线企业的现金还需近1年亏完,但可能部分企业会更早。从目前的招标情况看,组件0.6-0.65元/瓦的价格仍有市场、甚至部分报价低于0.6元/瓦。

  展望2025年,随着光伏产业持续深度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面临快速出清。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下,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企稳信号,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加速再平衡。(杨锐‍‍‍)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