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告

油气月度研报 |“一带一路”10周年油气合作成绩单来了!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3-09-22 09:37

国内外油气行业形势分析

(2023年9月)

杨永明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一、焦点月评

  细数“一带一路”10周年油气合作成绩单

  二、国际要点

  供需结构偏紧支撑国际油价高位运行

  澳大利亚罢工风波继续扰动天然气市场

  三、国内要点

  原油生产加快,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

  油气储备体系加速完善

  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三桶油”持续加码新能源业务

  中国油企深度参与全球能源业务

  成品油价格将迎来显著上调

  焦点月评

  细数“一带一路”10周年油气合作成绩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油气行业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路越走越宽,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新鲜活力。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我国油气企业通过勘探发现与资产并购方式获得一批大型油气田,构建起基本覆盖全球重点区域的全球油气投资与生产网络。40多家油气企业在中东、美洲、中亚和非洲等地的60多个国家参与200多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拥有9个千万吨级油气田和10多个200万吨以上级油气田。2022年油气作业产量3.8亿吨,较2012年增长近一倍。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6个国家投资了100余个油气项目,2022年作业产量2.7亿吨,占海外总产量的70%。

  在油气工程服务领域,随着油气资源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多元化快速发展,规模大、需求稳定的油气工程服务市场为我国油服行业开展业务提供了良好机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工程装备不断输入中东、印尼、缅甸等海外市场,帮助当地建立起石油工业体系。中国企业建成伊拉克米桑油田、乌干达阿尔伯特湖油田等标志性工程,打造新一批“中国名片”。

  在油气基础设施领域,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缅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相继投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开发建设持续推进,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基本形成。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正在推进中,该线建成后,将与已建成的A、B、C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输气系统,届时我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输气能力将提升至每年85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2019年12月投产供气后,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2022年2月中俄签署协议,俄方将经由中俄远东线每年向我国供应高达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中蒙俄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成功运营后规划的又一条备受瞩目的对华输气线路,该项目设计输气能力为500亿立方米。这些管线全力输出后,仅俄罗斯对华管道气供应能力就将达到每年近千亿立方米。

  在油气贸易领域,截至2022年底,中哈原油管道累计向我国输油超过1.6亿吨;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已累计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超过4200亿立方米,惠及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近5亿人口。目前,我国的管道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亚、俄罗斯及缅甸,在运天然气管线产能合计1050亿立方米/年,在建管道产能约400亿立方米/年。2022年,在国际LNG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中亚天然气管道向我国国内输气432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我国国内输气突破150亿立方米,为我国国内天然气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石油炼化和化工领域,截至2022年,我国油气企业通过投资建设和资产收购等方式共获得20多个海外炼化项目,分布于中亚、非洲、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总炼油能力达到7360万吨/年。其中,中国石化参股37.5%的沙特延布炼厂总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是我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其生产运行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走出去”的样板项目。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油气企业深度参与全球油气业务。“三桶油”是落实油气国际合作的重要主体,通过投资、贸易、工程服务和产能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各国企业共同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上百个项目落地。其中,中国石油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管理运作着50余个油气项目,自2019年以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为中国石油“三个1亿吨”格局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石化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23个国家投资44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在全球5个国家参与投资8个炼化、仓储项目,总投资约117.71亿美元。中国海油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80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200多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超2500亿元。在多个世界级油气项目持有权益,资产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其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海外油气合作中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中曼石油,自2010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凭借自身高性价比的服务在海外承揽布局海外钻井工程服务。目前公司已经与国际四大油服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海外项目遍布中东、西亚、非洲以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外业务占比逐年增长。

  国际要点

  1.供需结构偏紧支撑国际油价高位运行

  9月5日,沙特宣布将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执行的100万桶/日的自愿额外减产一次性延长3个月,直至2023年第四季度。减产措施延长后,沙特10月至12月石油日产量将在900万桶左右,为数年来的最低水平,比沙特每天1200万桶的最高产能低25%。同日,俄罗斯也决定将9月执行的30万桶/日的石油出口减量措施延长至年底。

  从今年5月起,“欧佩克+”主导的减产开始正式发力,“欧佩克+”整体的产出损失量从5月的144万桶/日左右升至8月的255万桶/日,增幅超76%。从8月的官方实际产量来看,“欧佩克+”减产计划的执行程度非常高,产出损失量已达245万桶/日,完成率已超过92%,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尤其是沙特的原油产量至今仍在下降,成为7月后减产的主要贡献国。在“欧佩克+”减产背景下市场供应趋紧预期持续发酵,国际能源署、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三家机构发布的9月份月报均认为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供不应求。

  供应趋紧是国际原油价格进入9月后一路高歌的主要原因。截至9月15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0.77美元;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3.93美元。这两种合约连续五个交易日触及10个月高点,周涨幅约为4%。除了供应趋紧外,油价还受需求、库存等因素影响。从需求来看,沙特阿美连续4个月上调对亚洲出口官价,意味着沙特继续看好亚洲地区原油需求。从库存来看,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降,进一步支撑油价上涨。

  整体来看,在“欧佩克+”积极干预的情况下,原油供应紧张局面延续,而旺季需求仍在,原油供需结构仍然偏紧,预计油价将保持高位运行。美银称,“欧佩克+”在年底前维持目前的供应削减计划,加上亚洲的需求支撑,2024年前布伦特原油价格或将达到100美元/桶以上。 

  2.澳大利亚罢工风波继续扰动天然气市场

  9月8日,雪佛龙在澳大利亚的两座LNG出口工厂开始部分罢工;9月14日,罢工升级。在持续的罢工危机影响下,欧洲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事实上,自8月初以来,澳大利亚LNG工厂罢工风波就已经令全球天然气市场陷入动荡。8月1日至9月7日,欧洲TTF天然气价格累计上涨16.2%,亚洲JKM气价涨幅12.9%,美国HH价格则下跌1.8%。9月8日开始部分罢工的两个出口工厂中,Gorgon工厂出口能力达到1560万吨/年,Wheatstone工厂出口能力890万吨/年,分别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和第五大出口工厂,合计出口能力达到该国总出口能力的28%,占全球出口能力的5.1%。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澳大利亚LNG主要供应亚洲国家,2022年澳大利亚向其前三大出口目的地日本、中国、韩国的出口总量占比超过80%。虽然澳大利亚LNG供应中断对亚洲市场的冲击最为直接,但欧洲气价的涨幅却大于亚洲市场,主要原因在于欧洲自身天然气供应弹性不足。

  一方面,欧洲主要天然气产地产量持续下滑。荷兰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但由于境内主产地格罗宁根气田的生产钻探持续引发地震,荷兰政府计划从今年10月开始关闭该气田,2024年10月1日彻底关停。此外,挪威气田检修维护时间超预期,对欧洲供应量偏低。另一方面,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供应量大幅减少,且向欧洲输送的LNG也降至两年来最低水平。数据显示,今年1—8月欧洲平均每周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5.16亿立方米,同比减少69%。8月份抵达欧盟港口的俄罗斯LNG比去年同期下降25%以上,至77万吨左右,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受以上因素综合影响,LNG成为平衡欧洲市场供需缺口的关键因素,因此澳大利亚LNG断供对欧洲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

  从目前欧洲天然气储备情况来看,8月1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已装满天然气储存设施的90%,比11月1日的最后期限提前了两个半月。截至9月4日,欧洲整体天然气库存已经到达1062太瓦时,库容占有率达到93.34%。受到库存基数较高以及需求弱势的影响,今年欧洲天然气注库进程明显快于去年。后期来看,欧洲天然气供应偏紧的形势下,事件性的供应冲击仍可能阶段性拉升气价,如此次澳大利亚罢工事件使全球天然气市场收紧、气价上涨。若冬季气温较低,天然气消耗速度也将加快,带来供应紧张问题。

  国内要点

  1.原油生产加快,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能源生产情况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增长。与7月份比,原油生产加快,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具体来看:

  原油生产增速加快,进口加快增长。8月份,生产原油1747万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7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6.4万吨。进口原油5280万吨,同比增长30.9%,增速比7月份加快13.8个百分点。1—8月份,生产原油13985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37855万吨,同比增长14.7%。

  原油加工增速继续加快。8月份,加工原油6469万吨,同比增长19.6%,增速比7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日均加工原油208.7万吨。1—8月份,加工原油49140万吨,同比增长11.9%。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继续较快增长。8月份,生产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增速比7月份放缓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86万吨,同比增长22.7%,增速比7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1—8月份,生产天然气15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进口天然气7771万吨,同比增长9.4%。

  2.油气储备体系加速完善

  8月22日,福建省首个公用型原油保税仓库在泉州启用。当天,一批14.2万吨的进口保税原油顺利卸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0万立方米的保税储罐,后续该批货物将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陆续分拨。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设立、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公用型保税仓库则由主营仓储业务的中国境内独立企业法人经营,专门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服务。在国际原油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部分合同可能会履约不良,出现内销补税而抬高成本,增加风险。此外,企业直接进口原料往往要批量采购,资金占用量较大,而且占用资金时间长,尤其不利于中小型企业开展贸易。公用原油保税仓库有利于改善这一状况,即将原油存在公用保税仓库,能暂缓交纳关税,还能随用随交,解决进口企业资金流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日常储备原油在海关监管下以保税形式存储,动用时缴纳增值税,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可形成区域进口原油的替代供应链。

  8月23日,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库(三期)举行投产仪式。至此,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共计5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沿海港口单体容量最大的油品库区全面建成投产。近年来,随着原油贸易业务迅猛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崛起,上下游关联企业加速集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次投产的三期工程与董家口港区已建成投用库区互联互通,共同形成总库容达1106万立方米的原油罐群,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董家口港区的油品储运能力,为腹地石化企业原油、燃料油和稀释沥青等原料的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8月22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27万立方米储罐全部建成完工。该储罐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首座完工的超大型LNG储罐,投用后将大幅提升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届时,该站年接卸能力将达1100万吨、年供气能力将提升至165亿立方米,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成为国内同期年接转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

  9月7日,我国首座LNG接收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累计接卸量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接卸量最大的LNG接收站。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LNG接收站27座,年接收能力超过1.2亿吨,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同时,我国在建LNG接收站超过30座,建成后年接收能力将超过2.1亿吨。

  3.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9月5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国家管网湖北潜江至广东韶关输气管道工程湖南衡阳至广西桂林段投产。新投产的管道起自湖南衡阳分输站,止于广西桂林输气站,线路全长447千米,途经两省(区)三市,设计年输气量25亿立方米。工程的顺利投产,有助于进一步盘活广西LNG存量,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对沿途所经省(区)市的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投产的管道,与湖北潜江至广东韶关管道形成人字形大通道,是我国“南气北上”新通道。该通道与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等主干管道相连,年输气能力约60亿立方米,为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动力”。

  9月15日,我国“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川气东送二线全长4269千米,包括1条干线、多条支干线,途经八省市,与川气东送一线、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苏皖管道联通,串接起西南气区、沿海LNG资源和中东部市场,在我国内陆腹地构筑起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大动脉。该工程是实现我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新格局的关键一步,也是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和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的战略输送通道。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为沿线地区输送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4.“三桶油”持续加码新能源业务

  9月7日,中国石油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本次收购是中国石油在充电领域的重要布局。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来旺盛的充电需求,同时对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普天新能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2万台。此次收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新能源网络,打造“充电+”产业生态。中国石油表示,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完成充电桩业务在全国的战略性布局,力争进入充换电头部企业行列。

  除了中国石油收购充电业务外,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新能源业务亦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石化积极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碳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上半年,中国石化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减少排放2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利用二氧化碳84.3万吨;回收甲烷4.34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排放651万吨二氧化碳。

  中国海油充分依托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以岸电项目和智能油田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绿色低碳管控体系建设。上半年,“海油观澜号”和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开启风电业务从浅海走向深远海;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成功投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5.中国油企深度参与全球能源业务

  8月19日,中国石油与莫桑比克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中莫能源领域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石油自2001年由物探业务进入莫桑比克油气服务市场以来,积极参与莫油气投资业务,不断推动双方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天然气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根据此次的新协议,中国石油与莫桑比克国家石油公司将立足中莫油气合作长远战略目标,深化在多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8月28日,中国海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建设和油田服务、绿色低碳、原油贸易等领域加强深化合作。近年来,深水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巴西拥有巨大的石油探明储量,其深水油气资源特别是盐下石油储量丰富,禀赋优异。巴西盐下层油田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勘探发现,吸引了全球众多石油巨头的巨额投资。中国海油在拓展全球业务的同时,逐步布局“加仓”超深水,加大盐下超深水油田投资,优化海外发展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储采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油气供应能力。目前,中国海油在巴西拥有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布兹奥斯(Búzios)油田一体化开发项目7.34%权益,全球巨型盐下深水油田梅罗(Mero)油田一体化开发框架下9.65%权益,以及其他多个深水油气区块资产。其中,中国海油参与的两个在产油田梅罗油田和布兹奥斯油田均成为海外油气开发的“明星项目”,在全球油气开发领域表现瞩目。2022年12月,中国海油完成布兹奥斯项目权益增持,并在当月成功签署桑托斯盆地天然气输送系统和天然气处理系统合同,成为巴西第一家实现天然气自主销售的外国公司。

  6.成品油价格将迎来显著上调

  9月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自2023年8月23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0.78%。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9月20日24时,国内油价将迎来年内第19轮调整。在上一轮调整搁浅后,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数次刷新年内新高,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变化率处于较大正值范围,本轮油价上调几乎已无悬念。预计9月20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将迎来显著上调。

  责任编辑:吴苏灵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