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告

月度研报 | 新能源:市场动荡中寻求行业发展稳定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3-07-27 14:23

——7月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伍梦尧

  01龙头企业带头推动组件标准化,降低企业经营压力

  7月7日,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协鑫集成、通威股份、正泰新能、东方日升、一道新能九家光伏组件龙头企业达成共识,确定中板型72片或66片组件的标准尺寸为2382毫米x1134毫米。

  十余年来,中国光伏人深耕技术研发,推动我国光伏行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快速迭代的产品技术,在带动硅片、电池片等光伏产业链环节持续升级的同时,也使得新产品层出不穷,硅片、组件等主要产品的尺寸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就拿硅片来说,从最初的125毫米x125毫米,其后不断扩大,现在不仅主流市场已被182毫米占据,还延伸出了很多的细化版本,最大尺寸也达到了210毫米x210毫米。与此同时,伴随市场对更高功率、更大收益的追求,电池封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带动组件尺寸持续扩大。于是,在同一周期内,已被划入“低端”行列的产品还未退出市场,当下市场上多种类型产品竞争激烈,代表着最新技术的更大尺寸、更高转换效率产品已下产线。“大大小小”、频繁更新的产品尺寸,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资源浪费及库存堆积,也对各环节企业的现金流和库存造成更大压力。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就曾公开表示,组件尺寸多样,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原材料环节制造成本的大幅上升,并明显推高终端电站的设计成本以及供货风险。在我国光伏行业中,也曾一度响起“大尺寸是伪创新”的反对声音。

  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由龙头企业带头推行的产业链标准化无疑是件好事。以硅片为代表的关键部件制造标准化,不仅能够驱动边框、背板等辅材的尺寸同步趋向标准化,降低项目在设计、安装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能大幅降低企业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所承受的多尺寸产品库存压力,乃至频繁更换产线必需的大额成本支出。

  回顾我国光伏行业一路发展,由企业自发呼吁产业链的标准化统一并非首次。2020年11月27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环晟光伏、通威股份、润阳光伏、中环股份、上机数控八家光伏企业就曾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毫米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呼吁在210

220毫米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毫米)作为唯一尺寸,同时依照这一尺寸修订SEMI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参与联合倡议的企业,业务范围囊括了料、硅片、组件、光伏设备等多个环节,几乎覆盖整个产业链,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据了解,除了共同发布尺寸标准,此次达成共识的这九家光伏组件龙头企业还共同成立了“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并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他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同时,据媒体报道,九家企业代表经充分讨论后,确定将矩形硅片组件(2382毫米x1134毫米)的长边纵向孔位距400毫米/790毫米/1400毫米作为标准孔位设计,各家原方片组件长边内四孔(1000~1200毫米)作为客制化选项保留,但不会作为通用资料对外释放。

  02成本上涨叠加需求走旺,光伏银浆价格一路上升

  6月,江苏福克斯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里荣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的一段发言引发社会讨论。在视频中万里荣表示,一般来说,制造一块72片的光伏组件需要消耗银浆7.9克。以福克斯集团每年约160吨的银浆消耗量计算,今年银价上涨后,企业每月银浆部分的成本会增加约25万元。

  近十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成绩骄人。然而,在实现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从前几年的光伏玻璃到近两年的多晶硅料乃至石英坩埚,单一环节产能不足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我国光伏行业的头顶。这一次,发起挑战的是光伏银浆。

  银浆是光伏电池片中成本第二高的材料(第一是硅片),也是光伏电池的第一大辅材。据测算,在P型、TOPCon、HJT电池的成本结构中,光伏银浆的成本占比分别约为10%、16%、24%。其价格波动及供应能力,会对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的价格曲线产生较大影响。

  从消耗的绝对量来看,当前技术水平下,PERC电池的银浆耗量约15毫克/瓦,而N型电池片的银浆消耗量则相对较高,TOPCon为10~20毫克/瓦,HJT则达到了25~30毫克/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P型电池正银耗量约65毫克/片,背银约26毫克/片;TOPCon电池双面银浆平均消耗量约115毫克/片)。今年以来,N型电池片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带动银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业内预测,2022—2024年,全球银浆行业的负荷增速将达到18%。

  与此同时,伴随贵金属价格一路上行,今年3月中旬以来,银浆上游环节白银价格持续攀升,并一度触及近两年价格峰值。截至7月20日,伦敦白银现货价格约为25.1美元/盎司,比3月20日上涨了约2.8美元/盎司。银浆价格的一路飙升,还有一个因素来自国产化率。尽管在2021年我国光伏正面银浆的国产化率已超过61%、背面银浆已实现100%国产化,但作为当前新增产能的主力军,TOPCon电池用正面银浆国产化率约为70%,HJT低温主栅银浆的国产化率约为50%,均有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依赖于海外进口。

  成本上升叠加需求加剧,支撑我国光伏银浆市场呈现一片火热态势,光伏银浆相关企业发展形势大好。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帝科股份,其发展形势就被投资机构看好,预测竞争优势将伴随TOPCon电池放量持续加强,净利润有望在2024、2025年分别同比增长49.4%和33.0%。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目前,苏州固锝、帝科股份、聚合材料等光伏银浆头部企业均在持续加速推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推动我国光伏银浆国产化率及产能实现持续提升,而光伏电池片的低银化、无银化趋势,也为银浆的市场需求缩小、市场价格下行奠定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据世界白银协会的《2023世界白银调查》,2023年,全球白银供给量约为25000~26000吨,总需求达到35000万吨,供需缺口比上年持续扩大。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光伏行业作为银浆的最大出口,市场需求必将持续上升,或将推动全球白银价格继续走出震荡上行曲线。

  03“以大代小”“叶片退役处理”激活行业发展新动能

  6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建立健全风电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这一文件的出台,被业内称为“及时的政策供给”,激活行业发展新蓝海。

  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截至2023年上半年,风电装机规模达38921万千瓦,并有望于年内突破4亿千瓦。与此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首批规模化安装的风电机组已临近设计寿命。据业内测算,2025—2030年,我国将迎来首批风电场大规模退役潮,预计将有4400万千瓦机组面临退役;2031—2035年,退役机组规模将达1亿千瓦;2036—2040年,这一数字可能攀升至1.8亿千瓦。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我国风电行业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当前,我国在退役风电机组叶片的循环利用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同时,行业发展初期(2010—2015年)建设的风电机组早早占据了我国风能资源更为优越的西北地区,但受技术限制,额定功率较小(多为1~2兆瓦,目前的主流机型已普遍达到5兆瓦,陆上风机最高功率超过7兆瓦),且发电效率已开始下滑、运维成本持续攀升,日渐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有些甚至难以保证项目收益维持在合理利润空间。

  为确保风能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管理办法》,引导企业通过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两种方式开展风电场改造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风电场退役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处置工作,以推进风电行业更好地实现健康发展。

  根据《管理办法》,此次主要是针对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进行配套升压变电站、场内集电线路等设施的更换或技术改造升级。例如,使用更长的叶片、更高的塔筒来替换早期建设的“小”风机,以获得更高风速、更大风机扫风面积,从而实现整个风电场发电效率的提升,提升存量资产创效能力。

  针对并网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退役风电场,《管理办法》要求,发电企业应依法依规负责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处置;鼓励发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有关单位开展风电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研究,建立健全风电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培育壮大风电产业循环利用新业态。

  从整个循环利用体系来看,如何处理退役风电机组叶片中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正是当前技术革新的关键区域,也是叶片无害化处理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在退役风电机组叶片回收处理领域还没有发布过明确的引导政策,现行的退役风电机组叶片处理方式或不符合固废“无害化”要求,或因成本仍相对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市场发展要求。留给行业的时间,已十分紧迫。

  为解决退役风电机组的叶片处理问题,我国风电行业在风电场改造升级方面,已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探索。例如,国家能源集团在2022年就开工了首个风电场“以大代小”技改项目,改造完成后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比之前增长了163%,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再如,国内三十余家风电相关企业、机构共同成立了风电叶片绿色回收与应用联合体,积极推进相关行业规范的编制,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大部件回用和再制造流通评价方法》已启动了项目工作大纲梳理及技术说明起草工作,这一标准体系落地后,有望为风电部件最大化发挥能效、盘活老旧部件资产提供明确路径引导及可靠技术支撑。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退役风电机组叶片回收处理行业的整体发展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如果单纯依靠市场供需推动,则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技术、商业模式成熟,难以满足我国风电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政策、金融、财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加快推动行业成长,为保障风电行业健康发展增添更多助力。

  04“绿色硅都”负荷不断攀升,保障安心用电还需再发力

  6月末,伴随地区气温持续走高,内蒙古包头宣布市内高耗能企业限电一周。其中,阿特斯、上机数控、美科股份、晶澳科技、双良节能等多家光伏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多年来,包头致力于打造“绿色硅都”。自2016年第一家光伏企业落户以来,截至2023年,包头已吸引四十余家光伏企业在此建厂,其中包含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集团、晶澳科技、阿特斯、东方日升等行业龙头企业共13家。2022年,包头成为全国首个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全市多晶硅投产产能达到30万吨,光伏制造业也被当地媒体称为包头“增长最快、集中度最高、创新优势最明显、区域竞争力最强、发展后劲最足的主导产业之一”。据当地预测,至2025年,包头多晶硅、单晶硅产值有望突破六千亿元大关。

  需要说明的是,硅料、硅片的综合电耗都相对较高,在整个光伏制造产业链中排名都相对靠前。据业内统计,2022年我国多晶硅平均综合电耗为60kWh/kg-Si,如按照包头30万吨均为多晶硅产能且全部满产计算,则全年耗电量高达180亿千瓦时。

  因此,在光伏制造业为包头经济发展撑起了一片天地的同时,“高载能”晶硅企业的快速聚集,也驱动当地用电负荷持续升高,用电缺口不断拉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1.12亿千瓦时,全市累计发电量419.23亿千瓦时,用电缺口将近62亿千瓦时。

  据当地光伏企业透露,6月末,包头确实出现了企业轮流拉闸限电的情况。然而,一方面,停电的时间比较短,企业生产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硅片市场整体处于供过于求局面,企业产能开工率较高峰时已普遍有所下调,因此这个“小插曲”未对我国硅片市场的整体供需造成较大影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提供的数据,至7月中旬,包头市各企业已基本恢复至限电前的生产状态。

  回看这次的“限电”风波,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负荷增高叠加华电机组故障停机是其主要原因,官方发布公告时也多将其定义为“突发事件”,而非因电力短缺造成的拉闸限电。然而,电力本身处于供应紧张,甚至需要外送电力支撑的包头市,想要真正打造“绿色硅都”,甚至“世界绿色硅都”,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不要让电力成为当地企业乃至地区发展的阻碍。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