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丨《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人民网 2023-07-10

  7月7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上,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发布了《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

  该报告立足贵州打造能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煤炭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建设的现状和背景,分析了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的机遇、成效和努力方向。

  报告认为,贵州发展电化学储能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并行发展,电化学储能正为贵州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认为,贵州发展电化学储能面临“三大机遇”:一是储能万亿级市场正在开启、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二是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六大产业基地”、政策驱动力量日趋显现。三是电化学储能在储能占比中快速提升、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绝对主导地位。

  报告对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现状作了分析,认为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发展成效:以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为依托的光伏产业稳步发展,光伏产业在毕节威宁已形成集聚;以“一核两区”为支撑的储能电池产业加快突破,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正在形成;以发电央企为主体的储能电站建设项目探索启动,共享储能有望应用推广;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储能技术路线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正产业化推进;以风光储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为推动,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突破。

  报告还对推进贵州电化学储能高质量发展提出5条措施:一是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电化学储能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二是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布局;三是着力培育储能产业体系,以储能电池和系统集成为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四是深入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从贵州实际出发开发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五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储能安全底线。(李丽萍)

  责任编辑:张栋钧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