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石油

40年石油发展观察丨石油工业书写辉煌新篇章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石油工业书写辉煌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石油发展观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钱兴坤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吴谋远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石油工业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向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转变,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石油工业的规模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石油石化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就一:油气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成

  基本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断完善,价格调整频率明显提高,市场敏感性显著增强。

  二是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管理环节、决定机制、价格结构等一系列改革。价格管理环节从管出厂价格到管门站价格,决定机制从成本加成到与替代能源挂钩,从调整价格水平转向管理价格结构,实行对终端的分类管理。

  三是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打破传统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人、财、物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形成。

  2017年11月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12月15日,中石油集团完成公司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中石化也一直加快公司制改革,旗下的多家单位陆续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工作。

  通过公司制改制,央企将逐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制度和治理结构,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央企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独立市场主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成就二:探索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40年,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化,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

  1988年石油部撤销之前,政企一体;行业总公司时期,相关政府职能划归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总公司具有独立生产经营地位,仍承担部分政府职能,政企未完全分开。1998年,政企分开石油工业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得以确立。2003年国资委成立,政府专注于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 企业依法经营,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发挥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7年,出台《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为建立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

  成就三:石油工业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油气资源的配置

  一是实施“引进来”战略,从海上到陆上,从下游到全产业链,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探索利用外国资金与技术,加快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规划了我国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路线图。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及相关法规。1983年,同9个国家27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8个石油合同,开启了我国石油资源对外合作的先河。1985年,南方11个省区先行开放。1993年,陆上石油对外合作条例颁布,对外开放的省区扩展到北方10省区。

  目前取得的成就。陆上:累计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家石油公司签订对外合作合同69个。海上:累计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200余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意义:是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是突出发展油气主营业务的有效补充;是发展国内自营业务的有益借鉴;是培养国际化队伍和锻炼队伍的平台。

  二是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在国际油气行业的参与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战略通道基本建成,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近60个国家,管理和运作着超过200个油气合作项目;海外年权益油气产量接近1.9亿吨,成为全球国家石油公司中“走出去”的领导者,原油进口量超过4亿吨,成为全球原油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最大进口商。

  三是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骨干力量。“走出去”时间最早:在“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合作已超过20年。合作规模最大: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成三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2.5亿吨当量产能、3000万吨炼能的全产业链合作格局,累计投资超2000亿美元。成为“一带一路”“走出去”规模最大的产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础。有较强的优势:发展形成了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高钢级管材与复杂地表管道建设、炼化技术装备“三大优势”。推动五通作用突出:一直将“五通”作为实践指南和核心内容,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成就四:石油工业规模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石油产量较快增长。1979至2017年,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以上,远高于同期全球原油产量0.8%的平均增速。2017年原油产量比1979年增长81%,跃升为全球第五大产油国。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1979至2017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6%以上,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2倍。2017年天然气产量比1979年增长超过八倍。

  炼油能力不断提升,装置规模大幅提升。新建了一大批炼油装置,建成了14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基地。2017年原油加工能力比1979年增长78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平均规模从300万吨/年提高到552万吨/年。

  石化工业快速发展。乙烯产量由1979年的43万吨猛增到2017年的1737万吨,增长了39倍,农用化肥产量由864万吨增加到5787万吨,增长570%,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074万吨、222万吨和2132万吨,分别增长44.3、20.7和150.6倍,成为化工品生产大国。

  管道建设突飞猛进,管网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仅有少数几条油气管道,总里程只有几千公里。截至2017 年底,全国已建成原油管道2.38 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60 万公里,石油管道总里程达到4.98 万公里。截至2017 年底,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近7.4 万公里。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

  跨国经营取得重大突破。到2017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4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4300亿立方米。2017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1.9亿吨。海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达到52亿美元。

  成就五:油气技术进步取得新成效,石油工业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常规油气技术不断改善,技术成本不断降低。

  页岩气技术获重要突破,我国非常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完井、压裂改造等技术,具备了3500米以浅(部分地区已达4000米)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能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水平井钻井周期从最开始的150天减少到60天左右,最短46天,水平井单井成本从1亿元下降到5000万左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大部分装备产品实现了国产化。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级油气输送管、海洋981和982钻井平台、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国产化率也已达到85%以上。

  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工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和技术创新的产品、技术、工艺等,在促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有4项技术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8年,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申报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唯一提名。

  2000-2017年,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石油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和国家发明奖233项,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成就六: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石油石化企业

  近十年来,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和美国《石油情报周刊》的排名中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稳居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排名前列。

  公司市值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市值为2045亿美元,与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相比,仅低于埃克森美孚(3432亿美元)。

  成就七:践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石油石化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截至2017 年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307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3.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利润总额8462.0 亿元,同比增长51.9%,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1.8%和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 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8.8%;资产总计13.03万亿元,增加5.4%,占全国规模工业总资产的11.6%。在保持和创造就业方面,三大石油公司2017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29万,相当BAT的15倍。在税收贡献方面,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例,年上缴税金超过7000亿,占了全国财政总收入的7%。

  二是推进绿色高效清洁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推动能源供给侧变革:优化能源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天然气的大力开发,为我国提供了优质清洁的能源品种,并逐渐成为主力能源,累计减少标煤消费22亿吨,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过去10年间天然气供应量增长一倍多,在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提高3.6个百分点。

  推动能源供给侧变革。自1999年至今,我国先后完成了从无铅汽柴油到国Ⅴ的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短短12年就完成了从国二到国五共四代的油品升级。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深度参与国际低碳合作。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石油落实国家新能源战略,积极开展地热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17年与印尼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开发地热。中石化探索和试点太阳能工业应用,2017年开展3个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优化发展生物质能,生物航煤商业化应用取得新进展。

  加入OGCI探索行业碳减排。中国石油深度参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开展油气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研究。

  三是保障民生供应和应急响应(国有石油企业)。“特殊时期和时段”保障市场供应:在“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高峰期,在北方供暖高峰期、灾害天气、国家重大事件中,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在奥运会、世博会、十九大等国家大型活动期间,保障市场安全平稳供应。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难发生后,石油石化企业千里传爱心、万里送油来,及时撑起了灾区人民的生命通道。他们采用各种措施保证灾区油品供应,积极投入抢险救援与医疗护理,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争夺着宝贵的时间。

  关注民生,落实国家减贫计划。探索扶贫制度化建设,利用产业优势,开展精准扶贫。

  成就八:形成了新时期石油精神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支撑。40年来,几代石油人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本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在海外,石油精神成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独特竞争力,在中东、非洲等安全风险高、环境异常艰苦的地方,石油精神鼓舞着新时期的石油人不畏艰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工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石油精神,继续按照能源行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改革总体要求,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开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继续深化国有石油公司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能源企业,推进石油工业再续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油 。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