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家能源集团:赛出“活力”能源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2-11-04 17:04

赛出“活力”能源

——解析国家能源集团“一杯两赛”的干劲密码

中国能源新闻网通讯员 戴雨露

  张翠花,化工副操,27岁,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于重阳,风电技工,31岁,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赵云飞,煤矿矿工,32岁,荣获大国工匠称号。

  一份竞赛荣誉单,一个个年轻工匠的名字跃然纸上。印象里,人们很难把一位二十多岁的操作工,与大国工匠联系起来。但在国家能源集团,在“一杯两赛”的竞赛故事里,这成为了现实。翻开2021国家能源集团工匠名单,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达62%。其中,最年轻的工匠年仅26岁。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朝气、活力和希望的奔涌,是以赛促干、以赛竞技、以赛赋能结出的硕果。

  20214月,国家能源集团聚焦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目标,创新开辟绿色智能新赛道,组织举办“国家能源杯”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和智能建设技能大赛(简称“一杯两赛”),吹响了大干五年的竞赛集结号。1000余家所属单位全面响应,1011项竞赛火热比拼,30余万职工踊跃参与,干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崇高使命,干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显著成效,干出了推动智慧建设的重大突破

  是什么激发了国家能源集团不断超越的动力?或许,我们可从攻主业、提技能、育人才三个维度中一探究竟。

  维度一:攻主业,稳当绿色发展“排头兵”

  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上,一座座风机傲然矗立,白色塔身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巨大叶片奋力转动,极尽雄浑壮美。

  装机5000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这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风电成绩单,也是绿色发展成绩的生动写照。

  绿色,是能源发展的目标成色。国家能源集团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排头兵,积极参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力争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55年前实现碳中和。

  “生产建设主战场在哪里,竞赛就跟进到哪里。”作为“一杯两赛”的重要一翼,“国家能源杯”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带着使命而生,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五比五赛”内容开展群众性竞赛活动,最大限度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活力、动力、创造力调动起来,赋能绿色发展。

  可如何职工充沛活跃的“三力”精准输送到绿色“主战场”?国家能源集团劳动竞赛“频出

  第一招,生产更多的“新能源粮食”——

  聚焦“十四五”时期新增新能源装机7000—8000万千瓦建设任务,国家能源集团开启重磅赛事——新能源1500+劳动竞赛,所属单位全面参战,助推清洁能源规模化。

  镜头聚焦毛乌素沙漠边缘,一排排光伏板组成一片“蓝色的海洋”,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占地面积60000亩、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竞赛启动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上下吹响了激昂的劳动号子,立足资源禀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开发与收购并举,新能源发展实现领跑超越,2021年取得48个项目备案,分布式光伏开工88兆瓦,投产6兆瓦

  翻过海拔4300米的黑土山垭口,来到青海拉加镇上游约5000米的黄河干流上,国家能源集团在青建设的首个“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核心工程——玛尔挡水电站巍然屹立。一群青海国能人以“让高山低头、叫风雪让路”的豪情壮志,抢抓机遇、合力攻坚,跑出了清洁能源开发的“加速度”。目前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在青投产、在建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储备千万千瓦以上。以玛尔挡水电站为依托,装机规模380万千瓦的两个抽蓄项目取得路条,正加快建设中。

  来到富饶的“鱼米之乡”,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规建部的丁连生和他的团队,从晨曦中出发,在星光下返程,一年走遍了浙江11个地市,行程超过10万公里,从零到签订18个整县开发协议,从光伏立项168万千瓦,到3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从海岛核电选址扎实推进,到储备风光水等各类资源一千余万千瓦,他们在踏破铁鞋中,追逐着绿色能源。

  竞赛目标下,是大干快上的紧追步伐。以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国华投资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犹如一支超级“舰队”,奋楫争先,全力赶超,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28.6%

  第二招,优化改良“传统粮食”——

  煤炭、煤化工、火电、运输等产业围绕降碳减排、绿色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五月,蝉鸣知夏,万物滋荣。胜利露天矿现场,大型车辆来回穿梭,电铲作业热火朝天,春季劳动竞赛鏖战正酣。一位负责人介绍,“我们实施‘竞赛总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考核,采用‘产量阶梯奖’激励机制,大伙儿干劲十足。”这一年,胜利露天煤矿采掘队创造了大型采装设备WK-35电铲单月127万平方米、单铲单班200车等一系列业内最好纪录,为推动有效益、有市场的绿色煤炭奠定基础。

  曾经,“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如今,排土场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牛羊成群,处处生机勃勃……美轮美奂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是国能准能集团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硕果。2021年,国能准能集团以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与绿化复垦项目劳动竞赛为契机,一路逐绿前行,延链减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复垦绿化总面积达5万亩,形成碳汇林1226公顷,植被盖度由25%提高至80%,治理率达100%,打造黄河流域的“诗和远方”。

  生产新粮、改良传统粮后,第三招就是端牢饭碗——

  一道道山梁,一树树冰挂,陕北高原上,一条条满载“乌金”的“钢铁巨龙”呼啸而过,源源不断输送着动力。2021年入冬以来,全国能源供需形势趋紧,煤炭市场高位震荡,能源保供压力巨大。国家能源集团提高站位,聚焦春节、冬奥、两会、春耕等重要时段、重大活动保供任务,全面启动能源保供劳动竞赛,将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各产业核心要素指标纳入竞赛范围,加快释放先进产能。

  打开赛况的长镜头,保供各条战线20余万人协同发力,掀起劳动大会战,全力保供稳价,煤炭稳产稳供,运输多装快运,电力应发尽发,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2021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销量占全国约18%,发电量占全国约14%,向市场让利超600亿元,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重要贡献,充分彰显能源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哪里有发展需要,哪里就有火热的竞赛现场。从能源保供劳动竞赛,到治亏攻坚劳动竞赛,从智能化采煤劳动竞赛,到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劳动竞赛国家能源集团坚决落实国家能源保供决策部署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聚焦能源保供、企业治亏等重点任务,不断拓展劳动竞赛内容,巩固提升一体化运营优势,做实常态长效能源保供,在能源沃土上泼墨渲染、尽情铺展。

  浩瀚沙漠,巍峨雪山,广袤草原,湛蓝大海……祖国山川壮丽辽阔,“一杯两赛”旗帜高高飘扬,30多万国能人把岗位建功与国家发展、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团结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斗志昂扬,干劲冲天,成就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个突破和纪录。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世界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就地、清洁、高效转化;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6 座;拥有百万千瓦级煤电机组37台,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超(超)临界机组占比达到61.4%,电力产业供电煤耗299.8/千瓦时;建成国内燃煤电厂规模最大的15万吨级CCS示范工程……

  维度二:提技能,干出智慧建设“加速度”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智慧国家能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2021年初,国家能源集团对外发布了“十四五”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实现智慧国家能源目标,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发挥职工首创精神是关键。

  作为“一杯两赛”的另外重要一翼,“国家能源杯”智能建设技能大赛使命艰巨。大赛以智能建设为主题,根据国家及行业所规定的相关技能规范标准,以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开展专业性、专门化、专项型职工技能竞赛。2021—2022年两个赛季,累计举办技能竞赛605项,涉及近800个项目工种,覆盖了全产业链。

  群英荟萃,各展所长;百舸争流,千帆齐竞。

  列车调度运筹帷幄,故障抢修动如脱兔,一边快速排查故障,一边还能飞速口述,众人合力眨眼间,脱轨车辆就已成功复位……20219月,集团铁路运输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现场比拼场面,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来自铁路运输产业的包神、朔黄、新朔、铁路装备4家子分公司的327名选手同场竞技,23 项个人比赛项目和5项集体项目激烈角逐。通过高强度实操训练和不间断的模拟考试轮番挑战,进一步提升了职工轨道车作业、脱轨车辆起复救援等技能,夯实了铁路运输行业智能化建设基础。

  镜头对准塔群高耸、管网密布的宁煤工业园区,蒸汽氤氲间,仿佛每颗水蒸气都在“攥指发力”。202110月,集团化工产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宁夏煤业鸣锣开赛,14家化工单位逐鹿竞技,引领职工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有力推动了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走进雁宝能源宝日希勒矿区,最具亮点的“电铲技巧操作竞赛”正在进行,一名参赛职工坐在电铲驾驶室里,双眼紧盯铲斗一侧标杆障碍物,自重百吨的庞然大物在他娴熟的操作下,变得敏捷、灵巧起来,硕大的铲斗从障碍物标杆和履带之间穿过,划出一道优美的弧度……

  位于神东煤炭乌兰木伦煤矿的集控中心里,又是另一番景象。采煤机司机陈昌浩坐进舒适的“太空舱”内,确认工作面一切就绪后,一键远程启动工作面乳化泵、喷雾泵、“三机”、采煤机等相应设备,并根据显示屏画面,开始远程割煤。整个流程动作流畅,俨然一副“采煤机长”的模样。

  这既是机器与人的交锋,也是科技与智慧的碰撞。以雁宝能源、神东煤炭为代表的矿井,积极参与智能建设技能大赛,比技能,争进度,赛担当,极大激发职工对新兴智能技术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实操能力,推动智能化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让露天开采更加智能、绿色、高效、安全。

  练兵比武,关键在“练”,贵在“创新”。

  “2个参赛项目获国际大奖”“35个案例在全国首届电力企业班组创新创效活动中获奖,在所有参赛单位中位列第一”······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参加国内外创新创效竞赛的优秀战果。为充分发挥职工首创精神,国家能源集团积极举办创新创效技能竞赛,为职工学技术、长本领创条件、搭平台,极大激发了职工创新创效热情。

  在竞赛答辩现场,一位参赛选手正利用商业智能(BI)分析工具,从财务人员状况、经营指标情况等方面,逐一分析演示,铿锵有力的讲解声在赛场上空传递。继2021ERP创新创效大赛后,20226月,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创新创效大赛全面启动,开辟智慧管理、智慧运营、生态协作等赛道,1243个方案参与角逐。各参赛团队借助数字化思维和技术,针对性提出管理变革方案,全力展示创新亮点,极大提升了一线职工操作技能,助力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落地。

  来到实践“答辩”现场,泰州电厂职工与“供电煤耗”“等效可用系数”等机组能效关键指标暗暗较劲。他们以开展创新技能竞赛为载体,发挥“创新工作室”作用,成立多个专题攻关小组,成功攻克了风烟系统阻力异常上升、燃烧效率低等难题。2021年,发电厂用电率、飞灰含碳量等一系列核心指标持续提升,机组连续6年荣登电力行业5A级榜单,入选中国电力5G应用创新案例。

  数据表明,以赛提技、以赛促创,成功释放了智能建设的“乘数效应”: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覆盖率达95%,推动建设3个智能矿区,建成智能化示范煤矿16座,建设智能示范电站18 家,风电场群智能控制技术国际领先,铁路装备多功能智慧联运项目获批国家示范工程,建成行业领先的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集团公司智能化建设正加快推进、提速升级。

  维度三:育人才,架设成长出彩“立交桥”

  “这里没有严格的学历门槛,没有职务职级的限制,只要积极参与到‘一杯两赛’中来,努力强素质、提能力、练本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个“一杯两赛”的小推介,打开了2022年新入职大学生的心。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来支撑。当前,随着国家能源集团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等专项工程深入推进,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国家能源集团结合实际,大力实施聚才工程,以“一杯两赛”为牵引,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大力培养选拔“工匠”和“技术能手”,力争2025年实现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的目标。

  “我们赛前培训的对象从一线员工到领导班子,全面覆盖了,培训内容也十分丰富,都是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研究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学者专家来进行授课。”数字化转型创新创效大赛中,扎实的赛前培训让员工们交口称赞。

  赛训一体、逢赛必训,一直是国家能源集团开展竞赛的传统,“一杯两赛”涵盖集团全部产业,与之对应的也是全产业链的赛前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短期培训、专项培训、外委培训、请师上门等形式灵活开展,并侧重于理论基础、实操实练、基础能力等培训内容,全力打造与产业升级、企业需要、职工成长相匹配的技能提升模式。

  “各竞赛主体全方位、深层次组织赛前培训,涵盖了产业链的各个专业领域。”国家能源集团工会部龚伟介绍,“特别是化工产业技能竞赛、数字化转型创新创效大赛、财务数智化分析技能大赛、法律合规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面向产业全员选拔,实现全员参训,提高了参赛选手的整体竞技水平。”

  一名工匠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孵化器。国家能源集团广泛开展多工种、多岗位的“师带徒”活动,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用,不断拓展技能“传帮带”形式和途径,实现技术、技艺的传承,让青年员工尽快掌握好经验、好做法,快速有效提升技能素质。

  安全帽下,一副黝黑的面孔,粗粝的脸上总是带着质朴笑容——这是“风电技能特种兵王”全国劳模王建国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为充分备战风电职业技能大赛,他摇身变成竞赛“总教练”,根据专门为参赛学员制定的科学复习计划,每天通过学习、复盘、考试、总结、再复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员开展理论复习。

  职工培训中,他带着“每个风电场都需要有一个特种兵”的使命感将工匠精神融入培训体系,搭建实训平台,建立匠(将)星训练营,培养首席师、培训师,引领师带徒共成长,为推动中国风电运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数据显示,2021年,他培养的10名徒弟在第十三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全部获奖,其中3支队伍、6名选手包揽前三名,4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打造“软”环境,“硬”功夫必不可少。国家能源集团把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激励“五位一体”培养机制。同时,打破职工岗位身份限制,贯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创新实施首席师制度,让每一朵浪花都澎湃向前。

  一座座塔、池、罐和鳞次栉比的管廊是她的星辰大海,爬管廊、测水质、调水量是她巡检的必行旅程,这是榆林化工水处理装置副操张翠花的工作日常。20209月,研究生毕业的她,凭借对现场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阀门的了解,扎根基层快速成长。2021年,初出茅庐的她,面对工龄长、资历老的竞赛对手,冷静应战,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一举夺魁,27岁就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与张翠花不同,广阔草原的蓝天白云,汩汩输送的绿色电力是龙源电力于重阳的星辰大海。这位闲来无事总爱拆拆修修的蒙古族少年骨子里就是个“技术控”工作八年来,扎根一线钻研技术,将风机图纸烂熟于心,从一名毫无经验的技术“小白”,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202110月,他第十三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万吨级的矿井群,1.4米的采高、1.1米高的活动空间,对于一位身高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只能折腰行走,蜷缩操作,这是神东煤炭赵云的工作场景。作为新时代煤矿工,他把实现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作为追逐方向,带头创新突破,带头钻研技术,智能化工作面一系列难题被一一攻克,让工人变成了控制台前的“白领”。凭着精湛过硬的技术,他在第21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上脱颖而出,以综合成绩第一力压对手,获得“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万众拼搏的时代,荣誉的价值,早已超出了竞赛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工匠是“比”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无数的精益求精,无数的点滴积累,汇聚成技能强企生生不息的力量,托举起靠实干立身、靠成绩说话,让芳华绽放、让梦想生长的建功立业大舞台。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在参加全国和行业6个重大竞赛中创历史最好成绩,获得特等奖1个;金奖、一等奖32个;101个团队和个人获奖,5名职工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8名职工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7名职工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其中,全国煤炭、风电、化工竞赛和班组创新创效案例评选成绩夺冠登顶,部分实现团体、个人奖项大满贯。2022年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中,4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创历史最好水平。

  大道如砥,接续奋斗。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国家能源集团将把团结奋斗作为永恒主题,充分发挥竞赛赋能作用,锻造宏大“主力军”,让实干、创新、发展浸染每一个细胞,沸腾每一份力量,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奋力开创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