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9-21 17:23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裕佳 报道 “叶密难遮秋后暑,风轻不抵午时温。”初秋时节,这样高涨的“热”情,在渤海湾畔迟迟不肯散去。
在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屡屡刷新纪录的盛夏,人们舒适地享受清凉。华电龙口公司在迎峰度夏期间踏尘荒、破壁垒,用坚守和汗水保障发电用煤,为城市“血管”注入稳定的涓涓电流。
“赶考”第一站,从战略储备煤场开始
入夏以来,国内众多地区出现历史罕见高温天气,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南方持续干旱少雨,致使河道枯竭,水电企业出力受到严重影响,煤电企业肩扛政治责任,迎难而上,尽显“顶梁柱”与“压舱石”的本色与担当。
入夏之初,华电龙口公司提前预测到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5万吨进口煤千里迢迢运至龙口港,与此同时燃料调运人员精心规划运输路线,分批赶往煤炭发运港口,督促煤炭发运工作。
视线转向当地煤炭供应商。早在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华电龙口公司与当地一工业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特殊时期,该企业煤场作为华电龙口公司的“战略储备煤场”全力保障该公司发电用煤。
2022年6月下旬,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该工业企业的2万吨电煤通过招标进入采购程序,却偏偏遇到了多雨天气,煤场内一片泥泞,车辆无法作业。终于等到可以作业的时候,却需要控制发运车辆,每天16个小时只能发运3000吨,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该公司燃煤调运人员不光要头顶烈日,还要承受煤场地湿气的“蒸煮”,到了晚上,更是难熬,储备煤场周边全是潮地,聚满了蚊虫,如同一片黑纱在灯光前缭绕,隔着厚厚的工作服也能叮咬下去,调运人员的腿上胳膊上布满了因蚊虫叮咬的印记,奇痒难忍,但是调运人员依旧坚守岗位,奋战在燃煤保供第一线。
抢运到了第5天,2万吨的合同量只完成了一半,按这个进度最快也需要2天才能完成,然而“天公不作美”,气象消息预报第二天将有暴雨来袭,必须加快进度!于是,全体抢运人员立马投入更加饱满的战斗力——接卸人员科学调配车辆,调运人员时刻紧盯发运车次的变化,一有情况立刻查摆原因,运输司机更是“连轴转”。午夜时分,最后一辆汽车运煤进厂,零星的雨点开始飘落,第二天大雨倾盆果然如期而至。
“赶考”第二站,五万吨进口煤入厂
港口煤炭移动到堆存位置的行话叫“短倒”,就是短途运输的意思。进口煤“短倒”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港内火车作业,严重影响了“短倒”速度,8个小时只完成了600吨,此时该公司四台机组已经是满负荷运行,多运一辆,哪怕是多运一吨煤都将成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调运人员主动与港口沟通,根据港口铁路作业时间,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原本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直接变成24小时。
连续工作24小时,考验的已经不是体力,而是毅力的支撑。港口疫情管控禁止工作人员随意走动,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要待在汽车里,白天高温难耐,到了晚上开一会窗子车内便满是蚊虫。燃料计量员庄师傅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她笑着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抢运,一定会站好最后这班岗,连续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的她即使身体有些许吃不消,也依旧践行着她的铿锵诺言。
7月,进口煤短倒断断续续进行,驻港调运传来捷报,本月长协合同完全履行,有效降低了入厂煤价,这一降本增效“攻坚战”打得漂亮。
“赶考”第三站,转战河北四港
秦皇岛是北方重要的旅游城市,到了暑假期间人满为患。据说,秦皇岛有几大怪:阴天下雨赶礼拜,自行车比汽车快······虽说是笑谈,却是人们对早期秦皇岛城市特点的总结。
华电龙口公司驻外调运人员每天需要到各个公司督促煤炭发运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但是在秦皇岛很难找到停车位,所以只能步行,他们平均每天需要步行十五公里,出于防疫考虑,他们没有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在走累了便骑共享单车。几天下来,他们的脚上都打了水泡。
“京唐港三大怪,三个蚊子一盘菜。”京唐港的蚊子确实多,不光多,而且个头大,到了晚上,很多人不敢出门。8月17日,河北疫情突发,众多酒店变成隔离酒店,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与流动人口的通行需要,当地的核酸检测从一日一检变成一日两检,而接下来的十天里,华电龙口公司驻外调运人员的一日三餐开始由方便面与面包代替。
8月27日,所有采购计划完成,长协煤合同兑现率达到100%,该公司驻外调运人员才踏上归程,为了能快速通过疫情风险区,沿途三百多公里他们没作一丝停留,午饭与晚饭合为一餐,到了晚上8点才吃上······
在外人眼里,燃料调运工作很神秘,其实燃料调运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岗位。他们的行李箱永远是准备好的,接到命令,他们随时都能出征。家中里里外外大事小事常常无法顾及,这让他们对家庭永远保存着一份愧疚。调运员于师傅出差回来的第二天,便陪母亲去了医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广大燃料人的选择依旧坚定不移。
从头顶烈日到冒雨涉水,从汗流浃背到湿衣冷饭······华电龙口公司的“乌金卫士”在疾风暴雨的天气下广拓煤源,在酷暑难耐的日子里细致验收,于水火之中百炼成钢的龙电人用实际行动“汗卫”安全,为千家万户送上“夏日限定”的一抹清凉,用钢铁般的脊梁托举起了万家灯火。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