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8-03 15:35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回眸青海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青海电力人在高原上书写出的“光明篇章”历历在目。
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在改革开放中破浪前行,在科学发展中见证辉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回望历史长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海电力工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辉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在高原大地上,将光明洒向千家万户,照进百姓心田。
青海电网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青海省电力工业起步较晚。1939年6月,青海省参加国民政府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的参政员提出在西宁建设发电厂的提案获得通过。1940年5月,西宁电厂开始筹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物资设备供应极其困难。1941年2月,历尽各种艰辛后,第一台29千瓦柴油发电机正式“上岗”,结束了青海无电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省电力工业规模很小,国民政府在西宁开办的火电厂只有3部小型柴油发电机,容量共87千瓦,发电主要供少数政府部门照明。随着西宁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1943年前,西宁水力发电厂开建,并于1945年10月正式发电。
举国欢庆、万众欢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天,西宁水力发电厂回到人民怀抱,正式更名为“西宁人民电厂”。青海电力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
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全国解放时,青海省共有用电户966户,仅有6.6千伏输电线路22千米,总发电装机容量198千瓦,年发电量48万千瓦时,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
听党话、跟党走。“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理念成为一代代青海电力人的初心。一批批电力建设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伴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坚实的发展之路。
1958年,青海省第一条35千伏线路—桥头至西宁输变电线路投运;1965年,青海省第一条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和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投运;1971年,青海省拥有了220千伏线路,青海电网网架开始逐步形成;1987年,随着龙羊峡水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的竣工投运,青海电网电压等级迈入330千伏,青海电力工业出现历史性转折,跨入了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行列;2008年,官亭至西宁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完成了青海750千伏电网规划中重要的一笔,一张以330千伏、750千伏为骨干网架,各级电压等级匹配、结构坚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青海电网展现在世人面前;2020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青海电网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750千伏,到今天的±800千伏,进阶的电压等级,是青海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路上的数字印记。
截至2021年5月,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4055万千瓦,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15座,变电容量6483万千伏安,线路3.08万千米。青海电网已成为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直通中原的交直流混合型、多端枢纽型电网,是西北电网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结构从单一到多元 从“跟跑”到“领跑”
从柴达木盆地到三江源,一排排风力发电机正不舍昼夜地运转,东风劲吹、绿电潮涌。一座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矗立在高原大地,向阳而生、逐日蓄能。1976年,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开工建设,拉开了青海电网从单一电源向新能源转型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出《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清洁能源发展计划。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努力争当央企姓党的模范践行者,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青海的清洁能源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十二五”以来,青海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长率达45.89%,光伏年均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左右,风电年均利用小时数为1700小时左右。“十三五”时期,青海新能源发展速度更令世人瞩目。2020年,青海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44.2万千瓦,占比达到60.7%。2021年,新能源运行指标屡创新高,2月和3月,青海新能源发电量连续两个月超过水电发电量,新能源成为主力发电电源,占比43%,居国内第一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水能、太阳能到风能,国网青海电力多次创造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在推动全社会清洁能源转型路上,以创新探索书写了“绿电青海样本”。
2017年6月17日0时至23日24时,青海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在全国开全清洁能源供电先河;2018年6月20日,青海又一次实现9天连续216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再度刷新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2019年6月,“绿电15日”让青海在追风逐日的“绿电梦”中又前进了一步;2020年7月,青海实现连续100天对“三江源”地区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绿色实践已成为青海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金色名片”。
如今,放眼高原,清洁能源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为青海绿色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创新从尝试走向开放 从高原走向世界
2021年年初,随着青海省首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落地,海西团鱼山售电公司收到第一笔电费,标志着自2016年起,历时5年的团鱼山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建成,开始正式运营。这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增量配电试点向社会开放后,国网青海电力与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联合体后中标的第一个增量配电业务项目。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春雷滚滚、响彻神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青海电网以加快电源、电网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1990年,根据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决定并经能源部批准,青海省电力公司正式成立,电力管理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乘着浩荡的改革春风,青海电力工业不断加快改革发展,从2000年1月厂网分开,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到2000年12月政企分开,培育和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青海电力工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更令人喜悦的是,从1998年起,青海省启动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农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电网覆盖区由“两改一同价”前的14%增为57%,60多万户农牧民享受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服务,340万农牧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每年可减轻负担1.5亿元。
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十三五”期间,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两轮输配电价核定基本实现预期;制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4项重点举措;顺利完成交易公司股改;开展省内现货市场模拟交易,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正式运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全面完成;省管产业“重资金、轻资产”的局面逐步转变。
电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引领。2011年,电气试验穿越昆仑;2014年,北斗采集破解难题;2015年,光伏科研成果喜获省级殊荣;2017年,全清洁能源供电刷新世界纪录;2018年,全国首家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全面运营;2019年起,青豫特高压直流建设创造多个世界第一;2020年,首批“揭榜挂帅制”项目正式启动,3项成果亮相“数字中国”……
党的领导是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国网青海电力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历史车轮向前,创新永不止步。“十三五”以来,国网青海电力瞄准电力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59项,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2项,同比提升23%,累计拥有授权专利722项,同比提升191%,其中发明专利161项。
在大电网安全、新能源高占比、多能互补协调控制、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国网青海电力多项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展现了“小企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大作为”。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网青海电力将把百年来共产党人对真理追求、对信仰坚守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伟力,应用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方方面面,继续在高原大地播洒光明。(马金萍)
青海电网发展数据
1949年
青海省共有用电户966户,仅有6.6千伏输电线路22千米,总发电装机容量198千瓦,年发电量48万千瓦时,只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
1958年
青海省第一条35千伏线路—桥头至西宁输变电线路投运,全长29.8千米。
1965年
青海省投运第一条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和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
1987年
龙羊峡水电站330千伏送出工程的竣工投运,青海电网电压等级迈入330千伏。
2008年
官亭—西宁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工程新建750千伏变电站两座、750千伏输电线路140千米,完成了青海750千伏电网规划中重要的一笔。
2020年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线路全长1587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青海电网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截至2021年5月,青海电网总装机4055万千瓦,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15座,变电容量6483万千伏安,线路3.08万千米。
责任编辑:刘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