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8-03 15:35
上海:初心之地奋起争先
陈昊南
1921年7月23日,温暖的光照亮了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这幢石库门住宅的一楼客厅。灯光下,13名与会者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规定,这个政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革命事业有了主心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将客厅照亮的,是灯;将灯点亮的,是电。1882年7月26日19时,一台16马力的蒸汽引擎发动机开始转动。很快,从南京路到外滩再到虹口招商码头一线联结的15盏弧光电灯大放光明。从此,电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海,中国电力事业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电力事业驱动着这座城市的进步与发展,书写了一页页光明篇章。
红色新生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共举行过7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3次在上海召开,另有8次中央会议在上海召开。28年间,中央领导机关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设在上海。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与上海的红色历程紧密相伴,上海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电力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为这座城市的脱胎换骨贡献着血与汗。
从上海有电起至1936年,上海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45.5%。电力工人近4200人,成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1926年4月,在中共上海区委员会组织部赵世炎的主持下,中共地下党建立了工部局电气处独立党支部。这是上海电力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此后的20多年间,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上海电力工人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洪流之中,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涌现出以王孝和为代表的革命先烈。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电力工人积极开展护厂运动,将上海电力设施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政府的手中。1949年年底,上海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5.96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4%;当年发电量10.0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4%;最高负荷21.6万千瓦。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市对旧上海的电力事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一是将原有各电力企业收归国有。195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实行军事管制。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收归国有。1953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商办闸北水电公司实行公私合营;翌年7月,又对私营华商电气公司和浦东电气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二是对上海电力事业实施统一管理。1951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布了统一电价。为集中领导,1953年2月,上海市公用局电力处与上海电力公司总办事处合并组成上海电业管理局,属中央燃料工业部华东电业管理局领导。针对电网分割、电压等级复杂等情况,1954年4月1日,上海市组建上海电业管理局中心调度所,实行电力统一调度。
到1956年1月,上海各家电力公司均改为国有企业,由上海电业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人民电业在上海奠定了基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中国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成为上海电力事业不变的底色。
红色奋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上海电力工业在改革春风推动下,开启了奋进与腾飞的征程。1978~1988年,全市用电量由147.68亿千瓦时增长到240.7亿千瓦时;1990年,浦东开发正式启动,上海改革开放驶上了快车道。到2000年,全社会用电量连破300亿、400亿和500亿千瓦时关口。上海人均用电量长期保持在全国人均用电量3.8倍左右的水平。
为保障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上海电力行业大力建设本地电源,提高装机容量。1978年年底,上海全市发电设备容量197.72万千瓦,基本与年最高用电负荷持平。到1990年年底,全市共有发电厂11家,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468.67万千瓦。到2000年年底,上海本地装机容量达到1100万千瓦,规模是1990年年底的2.3倍。
在提高本地发电能力的同时,上海还大力加强输电能力建设。1990年,±500千伏葛南线投运,最大输电能力120万千瓦,相当于又兴建了一座石洞口发电厂。此后,一批220、500千伏外来电通道的兴建,使上海电网与周边电网联系更紧密。上海电力行业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服务意识,为上海人民谋福祉、增实惠。1998年,110多万户上海市民提前一年实现“一户一表”;2000年,上海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试行居民分时电价,让利于民。
进入新世纪,上海的用电负荷伴随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2007年突破2000万千瓦,至2010年猛增到2621万千瓦,全市供用电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2010年7月,±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上海电网由此迈入特高压时代,“电从远方来”支撑起上海飞速发展的能源动脉。截至2020年7月,向上特高压投运10年,共向上海输送了超过2500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奠定了上海绿色电网的基础。
紧随向上特高压,2013年9月,1000千伏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压工程建成投产;2019年9月,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工程全面投运。在特高压大动脉的支撑下,上海电网平稳应对高负荷挑战,城市发展动力十足。
红色传承
进入“十三五”时期,上海市确立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确立了以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目标的“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新定位。
以“能源引擎”之姿,国网上海电力助力国家战略在沪落地。
2020年11月,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全球焦点。为保障进博会安全可靠用电,国网上海电力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供电保障从以往拼体力、拼时间的“人海战术”向拼科技、拼效率的“智慧保电”转变。5G、AR、北斗、机器人等一大批最新技术确保“六零三确保”的保电目标实现。
国网上海电力携手国网江苏电力、浙江电力,加快推动能源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地电网先后建成青浦—嘉善、青浦—吴江10千伏互联工程,打通电力输送通道;稳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办电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示范区内营销业务的跨省“一网通办”;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电力行动白皮书(2020年)》,明确融入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国网上海电力探索“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工作模式,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日新月异,2020年7月,上海首座110千伏数字孪生变电站—110千伏博艺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2021年3月,国网上海电力成立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为临港新片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口径受理涉电业务。智慧的“能源大脑”不仅为临港新片区建设蓄力充能,更为浦东下一个“30年”接续奋斗绘就点睛之笔。
以“能源管家”身份,国网上海电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用能的需求。
国网上海电力加快建设“钻石型”双环网,上海中心城区的负荷转供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上海城市整体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6%,上海市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1%,迈入世界顶尖行列。
国网上海电力以“获得电力”指标攀升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提升,连续4年推出40项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举措,相关经验被誉为“全球最佳实践前沿”。2021年起,该公司升级实施“先接入、后改造”办电服务模式,大幅缩短客户为等待配网改造所付出的时间。
2020年,国网上海电力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联办过户”对接“一网通办”,完成305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供电配套任务,打通市民出行难的“最后一百米”;2021年,配合上海市政府实施第二轮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民心工程,以“绣花功夫”确保年内至少再实现140千米道路的拔杆拆线。
2020年9月12日,“中国第一盏电灯”复刻模型在向东延伸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绽放光芒。2021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送电,国网上海电力“建党百年 百年电力”主题活动同步启动。100年来,流淌在上海电力事业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始终激励着奋斗者不忘初心,描绘光辉绚丽的篇章。
电力故事·上海电力工业革命烈士王孝和:只要活一天,就要同敌人斗争
陈昊南
1924年2月4日,王孝和出生在上海虹口区师善里(今东长治路)4号一间狭小的灶间里。14岁时,他考入了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励志英专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1941年5月4日,王孝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1月,王孝和进入了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在江边电站(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杨树浦电厂)电气控制室当运行值班工。很快,王孝和就在工友中树立了威信,此后又进入工会,配合党组织开展全厂的工人运动。1946年4月,上海电厂工会成立。王孝和当选为工会常务理事,分管工会的组织、文化、文书等工作。
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电力工人进行过多次罢工斗争,并积极配合其他行业的工人运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成为国民党控制上海工人运动的障碍。王孝和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8年4月21日清晨,王孝和在上班途中被秘密逮捕。在威海卫路147号国民党上海市警备大队,王孝和遭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6月28日,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宣判王孝和死刑;9月24日,中央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宣布维持对王孝和死刑的原判。王孝和说:“从我被捕第一天起,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死无所惧,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同敌人斗争。我的武器是公开揭露敌人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仇视。”
9月30日上午,王孝和身着白衬衣,从容走出牢门,大义凛然地走上刑场。临刑前,他慷慨激昂地向在场的20多名中外记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栽赃陷害的经过,以及伪特刑庭秘密开庭、无理判罪的无耻行径,还用英语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他一路高呼“特刑庭不讲理!”“特刑庭乱杀人!”等口号,昂首挺立,英勇就义,年仅24岁。
解放后,人民政府批准王孝和为革命烈士。1966年年初,王孝和烈士迁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受后人瞻仰凭吊。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