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1-07-12 11:23
江苏:打造能效服务互惠共赢生态圈
周瑾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消费侧打造灵活互济的末端电网,推广电能替代和综合能源服务,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江苏能源转型,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电网互联 促进清洁能源就近消纳
4月16日,南京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浦口区不老村生态农场,对运行满一年的微电网系统实施检修作业。
“微电网项目解决了我们农场所有用电问题。”不老村生态农场负责人郝琪说。该农场采用柴油发电,每日费用约200元,成本高、污染大。由于该村位于老山森林公园腹地,如由大电网供电,用电需求小、资金投入大,并不经济。
南京江北新区供电公司为生态农场新建“光伏+农业”微电网项目,布设光伏、风力及储能装置,以清洁绿色用能方式,满足农场服务中心、生态长廊、泵房等用电需求。一年来,该项目共发电3.51万千瓦时,储能系统每日削峰填谷电量272千瓦时,累计节约电费6.81万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1.04吨、减排二氧化碳33.44吨。
大力发展微电网,是国网江苏电力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一环。该公司深化“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深化“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支撑多类型能源开放互联,促进新能源接入和消纳。
国网江苏电力争做碳达峰、碳中和的践行者。3月31日,随着南京金牛湖(桂山变电站)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带电运行,江苏电网首批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投运,从多站融合出发,通过局部“源网荷储”联动,打造“零碳、零能”“最小占地”变电站示范工程。
在滨河110千伏开关站,国网江苏电力在屋顶以及停车棚顶部配置了装机容量为125千峰瓦的新型智能光伏发电瓦,预计每年产生12.5万千瓦时清洁电力,通过直流母线供站外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站内电动车换电站、5G共享基站、智慧路灯系统等直流负荷使用。该站还建设了1000千瓦时车载储能系统,具备削峰填谷、就地消纳等功能,将广泛应用于重要负荷保电、农网临时增容、配电网不停电作业等移动作业保电场景。
电能替代 增加清洁能源用能比重
3月23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生产车间内,调度人员驾驶叉车在车间内来回穿梭。与以往不同的是,车间内没有轰隆隆的内燃机运转声。
当天,长城汽车公司泰州分公司“全电车间”投运。按照泰州供电公司“全电改造”的提议,该企业启用47台电动叉车替代柴油内燃机叉车,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57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900吨。
国网江苏电力实施电能替代,通过增加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减少化石能源应用带来的碳排放。“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3万个,替代电量750亿千瓦时。
今年,国网江苏电力把乡村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落脚点,在农村地区推广无人植保机等新机具以及电保温、电动投食、电烘干等新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全过程电气化。
“1号试验塘水体溶氧含量达到养殖要求,可停止增氧。”2月26日,位于泰州兴化市的江苏亦鲜大闸蟹有限公司养殖负责人刘元春打开手机中的“e养殖”APP,查看大闸蟹养殖试验田的实时数据。
为提升养殖户电气化养殖能力,兴化市供电公司自主研发了包括智能养殖云平台、成套设备、手机App在内的“e养殖”系列产品,向当地中小型水产养殖户推广。智能养殖云平台可根据预设的数值,向增氧泵等电气设备发出启停指令,自动调节养殖环境,助力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率。
1~3月,国网江苏电力已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示范项目50个。
节能降耗 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
国网江苏电力面向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城市照明等领域,拓展能效诊断、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提高终端用能效率,推动全社会用能成本下降,助力实现能源消费、碳排放“双控”目标。
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合成氨生产线有1台每小时产量75吨、温度达485摄氏度、气压达5.3兆帕的蒸汽锅炉,却需要降温减压至250摄氏度、1.3兆帕才能用于生产。“一升一降”过程中,释放余热、余压无法利用,又消耗了大量电能。
淮安供电公司为客户上门诊断后,制订了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改造方案。项目从节能降耗出发,投运3台汽轮机替代电动机,为压缩机与循环水泵提供动能,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综合测算,项目实施后,年节能效益763.38万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084吨、减排二氧化碳1.32万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网江苏电力聚焦楼宇能源托管、工业企业能效提升等重点领域,挑选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拓展政府和事业单位楼宇能源托管项目60余个;签约海峡科工园项目,进军冷热能源供应市场;为近6000家企业提供设备代运维服务。
打造能效服务互惠共赢生态圈,有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为此,国网江苏电力构建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目前已累计接入1.21万户企业能源数据,为进驻平台的用能客户、能源服务商和政府机构等主体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能源服务,向客户提供能效诊断报告5万余份。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