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提升质量 永续匠心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创新是提升细胞活力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公司围绕企业重点、痛点、难点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运用PDCA循环和统计分析工具持续开展QC课题创新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站在门前找钥匙 一袋苹果解难题
5秒能干什么?喝一口水?说一句话?发一下呆?但在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奇点QC小组成员手中,5秒就能将手腕粗的电力导线外部4层铝股部分全部剥离,并保证中间钢芯完好无损。完成这项操作的“黑科技”就是小组成员历时一年研制的大截面导线快速剥线工具。
2016年,奇点QC小组成员李君章在±800千伏灵绍线施工现场,看到液压断线钳用4秒就切断了导线,比人工作业快了60倍,不禁想到,既然断线能用机械,那更为费时费力的剥线是否也能用机械完成呢?
回到驻地的他立刻搜索资料,对比市面上已有的剥线器,得出:螺旋式剥线器体积小、用人少,但操作复杂;液压式断线钳速度快、操作简单,但用人多,还会伤及导线钢芯。看来要想满足方便、快速、省劲,还不伤钢芯,只能创新研发一种新的工具。“当时有种站在门前,找不到钥匙的感觉。”李君章回忆。
灵感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在家吃苹果的李君章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用同一平面的两个刀片对切,再在中间挖出钢芯预留孔会怎样呢?他拿苹果当模型操作起来,把苹果刻成对切刀片的样子,用手臂和手指模拟导线和钢芯。1片、5片、10片,一个苹果不够,他就拿一袋苹果刻。那晚,李君章一夜未眠,反复对比、模拟,初步确认了设计的可行性。
第二天,他一到单位就找来QC小组成员,商讨课题立案,研究具体细节。“搞创新,最难的就是想法,一旦方向找对,再去实施就容易多了。我那一袋苹果,虽比不上砸在牛顿脑袋上那个,但也算价值连城了。”李君章打趣说。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李君章和组员们最终选用成本低、方便携带的电动丝杠模式,同时在设备上加装过流返回装置,避免烧坏电机、破坏刀片。
小组活动获得成功,成果也被推广应用到特高压建设现场。“原来剥一根导线,要3人合作,5分钟完工,费时费力,稍不注意还会伤及钢芯。现在用大截面导线快速剥线工具只需1人操作,3秒完成,方便、快捷、不伤钢芯,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艺水平。”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1标项目经理杨群翔,对该成果在青豫直流工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满意。与此同时,大截面导线快速剥线工具还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优秀QC小组课题评审中荣获一等奖。
迷宫之中找出口 对症下药保健康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平台的深化应用,公司对线损精益化与可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初,新乡供电公司精益求精QC小组将“提高新乡市中压线路线损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助力公司降损增效。首先,小组成员对市区192条中压线路进行调查,经对比分析,找出导致中压线路线损合格率未达标的症结为高损线路。随后,小组成员将线损合格大于等于80%定为活动目标。
“现在说起来简单,当时仅确定要因就困扰了我们好几天,就像在迷宫之中找出口。”小组成员姚博回忆,2019年7月27日晚上,小组成员讨论了很多方法,直到23时依然无法确定导致线损的要因。大家都沉默不语,气氛变得凝重。突然,一个人喊道“关联图!”“对,用关联图解决关系复杂且因素关联的问题。”“用关联图理清楚末端因素和症结之间的关系。”……大家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立刻开始绘图,通宵确定了“线路与变压器挂接错误”和“无查窃标准化作业流程”2个要因。
要因找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小组成员从有效性、可实施性、安全性、试验操作平均时间、可靠性、经济性6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出“采用设备协助,优化工作流程”和“建立完善的反窃电体系”2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和流程,并选用2套监控设备,制订了安装使用管理规程。经过严密计划和精准实施,新乡市中压线路线损合格率从38.54%提升至93.26%,中压线路综合线损率从4.5%降至2.72%,小组目标实现了,河南电网也实现了健康发展。
在公司第33届QC成果展示活动中,精益求精QC小组顺利完成发布,获得二等奖。正是有了一个个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QC小组,公司才能一直动力十足。近三年,公司QC课题注册数量平均增长23%,QC活动普及率提升12%,累计获“国优”成果30项,2次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参加央企比赛摘得一等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赛摘得金奖,荣获“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称号。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质量改进,没有终点。聚焦能源互联网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将职工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公司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出新贡献。春华秋实,公司QC小组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王丹 郭明轩 姚博)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