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网

新疆电力:喀喇昆仑山深处输送温暖和希望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0-07-29 17:41

在喀喇昆仑山深处输送温暖和希望

  在喀喇昆仑山深处一条狭窄的河谷中,700余名农牧民的用电一直依靠小水电和光伏板支撑,为了让这里的村民早日用上可靠的大网电,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员工在帕米尔高原上克服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翻山越岭,仅用4个半月就完成了原定13个月的施工任务——

  2019年12月24日,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迭村村民木拉依木汗·扎依尔看到新疆喀什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胡争余时,一把抱住了他,松开之后木拉依木汗端起了一碗酒,一饮而尽。原来,当天马尔洋乡迭村和努什墩村正式接通大网电,700余名农牧民正式告别电能不足问题。

  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坐落着“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从塔县驱车往东南方向,翻越海拔4300米的唐勒达坂,在距离县城大约130千米的地方,大约4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马尔洋乡。

  受制于帕尔米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的自然条件,马尔洋乡电网一直处于孤网运行状态,当地农牧民用电依靠小水电和光伏板勉强支撑。“小水电是季节性发电,一到枯水期就无法使用,马尔洋四面环山,冬季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通上大网电,是全乡人的期盼。”马尔洋乡乡长阿布都热合曼·加瓦热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治理的本质底色。在新的发展阶段,一切为了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电力人的奋斗目标。2019年6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以大电网延伸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马尔洋乡供电可靠性。

  农牧民们的期盼

  “新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可以同时使用了。”通了大网电后,家住马尔洋乡迭村的提力·瓦力第一时间将家中摆放已久的冰箱、洗衣机通上了电,屋里的小儿子则看着电视兴奋地和祖父打闹着。

  以前,他家用电只能靠太阳能发电勉强支撑。想看电视时,必须拔掉冰箱的插座,想洗衣服的时候,就要关掉电视,而这还是在夏天日照时间长的情况下。冬天,他们仅能维持基本的照明用电,家用电器只能当摆设。

  女主人古丽其热·依不拉音江在厨房里忙碌着,她从冰箱里拿出白菜和胡萝卜,从冰柜里拿出冷冻肉,打开抽油烟机开始炒菜。最让她高兴的还是电烤箱的使用。“以前要打馕,半个身子都要探进馕坑里,脸被烤得通红。”古丽其热说。

  马巴提·发克热夏则更喜欢冰箱:“以前想要吃蔬菜,要跑几十公里去瓦恰乡买,还不能保存。现在,可以一次买一周的菜,放在冰箱里,吃的时候还是新鲜的。”

  对马尔洋乡卫生院副院长胡西买买提·艾热买买提而言,有了大网电,不仅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卫生院从“诊所”升级到了“医院”。以前,因为电压不稳定以及用电设备功率大,许多仪器都无法使用,也不敢使用。“曾经烧了一台崭新的B超机,后来,这些大功率仪器就都不用了。”他说,“有病人来,我们只能通过听诊器、体温计进行简单的诊断,不能住院,甚至连体检采血,都要送到瓦恰化验。每到打疫苗的时候,我们要提前一天去县里取,一大早赶回乡里,当天的疫苗当天打完。”

  而现在,他们的医院里不仅有了B超机、血常规检验仪、疫苗存储设备等,还准备引进X射线拍片设备、各种理疗机器。“最重要的是,医院可以接收病人了,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还可以通过电脑远程会诊。”

  “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才能谈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阿布都热合曼·加瓦热说。在他的规划里,大网电接入后,要发展畜牧业深加工、旅游业、餐饮业……“这些的前提是,村民的学习培训可以正常进行。以前晚上电压不稳定,只能在白天组织夜校学习。白天大家有各自的活计要忙,很多人没时间过来。”

  乡政府隔壁建起了一座三层楼,有培训机构、有商店门面。其中一间门面是马巴提·发克热夏的,他计划参加理发培训,开一间标准化理发店。

  提力·瓦力则去参加烹饪、礼仪等服务业培训,他准备开一个牧家乐。就在通大网电的当天,全乡第一批共45家牧家乐正式营业。他还经营一个磨面坊,为乡亲们加工青稞、小麦、玉米等作物。之前都是利用柴油发电机来带动设备,现在,他打算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磨面的效率和质量。“以前用的柴油成本高收入不高,现在通了电,电费也便宜,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好。”提力·瓦力说。

  迎难而上的担当

  今年8月,马尔洋乡通大网电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塔什库尔干县瓦恰——马尔洋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马尔洋乡配网建设工程两部分组成。

  马尔洋乡是高原气候,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超过2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不适合高强度劳动。建设施工均在山区,架塔放线要翻山越岭,而且施工工期短,施工难度极大。

  “这个工程前段,沿山坡行进,地面上全是虚土,一般车辆是进不去的,物资全靠人抬肩扛。中段主要是跨越4300米的唐勒达坂,上面全是冻土层,基础开挖的时候难度非常大。后段是沿马尔洋山沟继续行进,那块主要是落石、泥石流比较多。工程85%的地段可以说是三无地区,无水、无电、无信号。”喀什供电公司输电及配网工程项目部副主任郑东说。

  “在翻越唐勒达坂时,工程最为艰难。海拔高,气温低,6月我们在工程勘查时就开始下雪,而且是风口,风力大到人的嘴都张不开。因为山势陡峭,大型吊装机械上不去,就算能上去,在那样的山上使用也很危险,掉下来的小石头都会带下大一片山石滚落。”胡争余说。

  149号铁塔的位置在唐勒达坂背阴面,且山势陡峭,只能凭借传统滑轮组,进行输电塔的搭建。然而,施工当天持续刮着规律难觅且方向多变的强风,让重达400斤的铁塔支架在上升过程中一直晃动。工人只能在铁塔另一侧设置固定锚点,用绳索拉住晃动的铁塔。可是冻土太厚,桩子打不下去,施工人员只能用手把几十公分厚的冻土掏掉。经过半小时努力,60公分长的铁锚终于扎进冻土,晃动的铁塔被绳索牢牢牵住,体积最大的一块塔材吊装完成。

  在平原,一天就能立起一座35千伏输电塔。可在帕米尔高原,全凭人力,要3天才能完成。因为高寒缺氧,施工人员在塔上最多作业40分钟就要下来休息。为了保存体力,都是用装载机爬坡给山上送饭。只是施工队保障车从二三十千米外运来的饭菜很难保温,无论用什么样的保温措施,在山上打开饭盒时,饭菜都会几分钟变冷。

  除了天气恶劣,施工队伍还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惊险时刻。

  8月12日晚上11时多,16名施工人员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后返回驻点,途中遭遇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好在驾驶员及时发现,施工人员只能弃车沿泥石流相反方向徒步回到了马尔洋乡,途中无手机信号。

  在这样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国网新疆电力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将原本13个月的施工工期压缩到了4个半月。“当地老百姓对用电的迫切渴望,让我们觉得无论多困难都要把工程做好。在我们施工期间,很多老乡自发做饭给我们送去,晚上路况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拉着我们去自己家里住。我在这施工这几个月,在老乡家住过七八天。只要是跟电网建设相关的事情,从政府到百姓,都无条件支持。这种支持和希望让我们满心感动,不停地跟自己说要再努力一些。”胡争余说。

  新时代,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4亿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努什敦村村民麻麻提·库尔班对此深有感触。为了给他家送电,项目部专门立了9根电杆,架设了300多米长的线路。马尔洋乡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平均每户之间都要架设160多米的线路。

  为了让马尔洋乡的人们早点用上大网电,项目部细化工程管理,将86.8千米长的35千伏线路分成多个标段,增加大量后备人员队伍,做梯队补充,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在现场施工。

  马尔洋工程是喀什地区“光伏村通大网电”工程的其中一个,更多像马尔洋乡一样的“光伏村”也将迎来大网电。2019~2020年,国网新疆电力投入专项资金55968.14万元用于解决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大同乡和马尔洋乡、叶城县柯克亚乡和西合休乡共4个乡10个村1186户农牧民可靠用电问题,平均每户投资约50万元。

  在帕米尔高原雪山之巅,为雪域高原输送电力,更是输送温暖和希望。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