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党建强企

国网甘肃电科院:红色引擎为绿电赋能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9-15 19:06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何文 报道 “我们通过成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明确党员责任,激励党员创先争优,确保党员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9月5日,在国网甘肃电科院新能源所党支部党员大会上,新能源科研团队负责人沈渭程说。

  日前,该团队在酒泉天润安陆第二风电场圆满完成自同步电压源风电机组并网性能现场测试,也是国内首次对自同步电压源风电机组渉网性能指标进行实证测试,这标志着国网甘肃电力在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科院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落地实践中,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树立“红色旗帜”,激活“红色引擎”。

  树立“红色旗帜” 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国网甘肃电科院依托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通过实施“党建+科技创新”,打造一批红色科技攻关团队,推进核心技术全面创新,着力解决各类“卡脖子”技术难题。

  “如何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导致的电站运行状态感知难、场站源网协调控制难、电力电量平衡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国网甘肃电科院新能源科技研发团队历时7年取得了进展。近日,由该院牵头的科技成果“大规模新能源电站多层级智能化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特高压祁连换流站技术监督现场

  该技术实现了新能源电站运行控制响应时间小于4秒,有功/无功控制误差小于1%,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电站的组件/发电单元/场站不同层级设备运行控制的通信标准化、响应快速化、控制智能化技术难题,降低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

  项目成果在甘肃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甘肃省‘十四五’8122万千瓦新能源的并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将为甘肃省陇电入鲁、陇电入浙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甘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据悉,该项目近三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52亿元,减排二氧化碳25.54万吨,未来智能测控、监控、集控装置和多层级智能化控制系统可推广到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风电光电基地。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科院围绕能源互联网、新基建等领域,分专业逐步组建了以专家和骨干为核心力量的联合创新攻关柔性团队,将科研人才培养与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示范工程、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相结合,由重点领域专家和党员骨干以“揭榜挂帅”、签订“军令状”等方式推进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激活“红色引擎”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动力

  在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国网甘肃电科院把全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支撑国家“双碳”目标的突破口。

  该院坚持党管人才,推进融合机制,实施“党建+人才培养”,推进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同劳模创新工作室、科研小组建立相融合,优先考虑由优秀党员、高技术人才领衔。加大在技术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级专家、青年岗位能手、优秀职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夯实创新人才的信仰之基。

  “今年5月,我们团队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开展祁韶直流近区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及稳控策略闭环仿真验证,精准刻画系统运行边界,提升祁韶直流近区风电的送出能力,为甘肃省新能源送出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网甘肃电力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仿真中心团队负责人杨勇通报了实验室党员责任区的党员履职情况评价结果。

  750千伏罐式断路器结构现场交流学习

  2022年以来,国网甘肃电科院党委鼓励青年党员积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年龄结构低、党员占比高的科技队伍。新型电力系统仿真中心团队现有成员17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党员12名,党员占比70%。该团队致力电网仿真前沿技术,利用现有仿真分析手段,主动发现、前瞻性提出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保障甘肃电网稳定运行

  国网甘肃电科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由院层面主导推动建立专家评价体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方案,研究出台专家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绘制专家人才“专业能力地图”,充实技术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建立人才培养素质模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构建“职务、职员、人才”三线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今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该院研究员赵金雄获评2022年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是此次当选的3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唯一一名甘肃电网系统的科技工作者。

  下一步,国网甘肃电科院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实干担当,继续加强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红色引擎”“电力引擎”同步驱动,凝聚科技创新合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