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2025新春走基层

春节我在岗丨沙海守“蓝海”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08 16:19

沙海守“蓝海”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悦婧 通讯员 余果林 王成凯 刘新建 李梅

  春节期间,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以下简称上库项目)现场飘起了小雪,气温低至零下18摄氏度。站在工区向远眺望,密密麻麻的蓝色光伏板,犹如一片海洋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是中国石油目前已投运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它到底有多大?“南北长4.9公里,东西宽4.7公里,相当于320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22条光伏线路,最短的一条近1公里,最长的一条超12公里……”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的董伟向记者介绍。

  “项目并网还没‘满月’,这个年我们就在这过了。”董伟说。这个春节是上库项目投产运维的重要时段,是检测光伏供电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22个春节。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之际,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的15名施工运维人员和他一样依然坚守在这里。

  在上库项目试运行期间,他们要确保274万块光伏板一块不差地接入主网,要保障394个光伏箱式变压器稳定运行……运维的设备之多、管理面积之大、驻守人数之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15人中,就有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的杨勇。去年,他把家从重庆搬到了库尔勒,回家的距离从3100多公里缩短到100公里,但依旧没能回家过年。2024年11月参加上库项目以来,他一直负责装置的验收排查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的试运行期间,他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坚持一边建设,一边验收。”杨勇说。

  建设周期短,是上库项目的一大特点。从2024年8月21日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到2025年1月15日并网运行,建设工期仅有148天,再次刷新了塔里木油田光伏建设的最短用时纪录。

  高效运行的背后,还有杨勇和同事们每天超长时间的“待机”。他每天9时30分起来组织晨会,白天逐一核查光伏板100多项指标,晚上还要协调沟通建管组、施工方、监理等单位,并准备第二天的验收计划。忙完这些工作,通常已是深夜12时了。每每想给家人打个视频电话,又怕吵醒2岁的小女儿。

  以往,杨勇一直在油区的电力岗位工作,为油田夺油上产保驾护航。这次他来到属于电力人的主战场,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我们早一天建设验收完,绿电就能早一天上网,参与施工的工人们也能早早回家过年。”杨勇说。

  如今,项目如期建成,春节前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人顺利回家。但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的李云鹏被“滞留”了。

  在1月初短暂的休假后,李云鹏回到了这片连续奋战了大半年的地方,属于他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从炎夏酷暑开工建设,到寒冬腊月冲刺并网,连续5个月驻守现场,距离仅1小时车程的家,他回得却很少。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奈,是因为上库项目面积大、工期紧、任务重。李云鹏和同事们制定日、周、月工作计划,紧盯关键工序,压茬推进项目建设。“我们将项目划分为52个网格,通过甲方、监理、总包、分包四级管理,采用流水线作业、标准化设计,实施橇装化建设、工厂化预制,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李云鹏说。

  进入冬季,“场外”因素也给上库项目的建设运行带来挑战。今年年初以来,项目现场不是雪花纷飞,就是雾气弥漫,时不时还有沙尘暴来“捣乱”;气温也频频下降,最低时达到零下20摄氏度。李云鹏告诉记者,在工区巡检时,手机只能放到衣服的内兜里,否则电量很快就会见底。

  从一根根电缆电极到一个个电器配件,从一根根桩基到一片片光伏板,从一地荒凉到设备塔架林立,塔里木油田新能源的建设者们战风沙雪雨、斗严寒酷暑,让3.5万亩的戈壁沙漠从地图上“消失”,变为无边“蓝海”。

  中午时分,阳光穿透云层,打在浩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这片波光粼粼的“蓝海”,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继而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绿能”,让这里的冬天格外“暖”。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