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27 16:19
既要解决“有没有”,也要攻克“贵不贵”
——从工业用能新变化看能源助力经济发展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雷歆蕊 通讯员 刘敏学
“大到储能项目,小到智能手环上的电池,基本上需要锂离子电池的地方,都有我们的用武之地。”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杉杉”)的展厅内,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巴斯夫杉杉是一家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中德合资企业。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斯夫杉杉考察时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六,记者走进这家现代化的企业,感受工业经济与能源电力发展的交融互促。
进入厂区,迎面即是一幢通体金色的大楼。“这里是我们的研究院,也是我们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名副其实的‘黄金屋’。”巴斯夫杉杉副总经理李旭向记者介绍说。
“黄金屋”北侧的两个区域,是巴斯夫杉杉的生产基地。
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的电池技术中心内,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电雷锋”向工作人员了解用电可靠性相关需求。谭心莹摄
安全帽、护目镜、N95口罩……一身装扮下,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步入生产车间。这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银色管道纵横交错,智能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自动化运送物料的设备在生产线间穿梭,每一步操作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无不透露着科技创新的结晶。
“作为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一方面体现在我们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生产线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跃升,这也是我们可以保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旭介绍说。
2024年6月,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项目投产,该公司正极活性材料年产能达约10万吨,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大规模的智能化设备,必然会带来用电量的攀升。对此,李旭告诉记者,单纯从用电量数据来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用电需求确实呈现上升态势。
“但智能化设备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单吨产品的用电量其实是在下降。”李旭说。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方向。电力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记录下了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脉络。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屈少青向记者介绍,巴斯夫杉杉所在的长沙高新区是长沙六大国家级园区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长沙高新区用电量逐年扩大,从2020年的8.08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12.54亿千瓦时,增长77.24%。
分行业来看,2020年~2024年,长沙市工业用电规模稳步扩大,从2020年的168.88亿千瓦时增长至225.75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78.43%。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能需求,保障能源电力的充足供给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重中之重。
“湖南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省份,整体呈现‘缺煤无油少气’的局面,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表示,“我们通过加强省内能源供给,加快电网建设等举措,逐步将湖南省打造成为承西启东、连南接北的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实现内陆匮能型省份电力安全保障能力的领先。”
2024年,湖南省总发电量为18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电力装机规模累计达7721万千瓦。
当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仅仅是第一步,在汤吉鸿看来,解决“有没有”的同时,还要攻克“贵不贵”的难关。
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的电池技术中心内,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电雷锋”向工作人员了解用电可靠性相关需求。谭心莹摄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希望可以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支出,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李旭向记者坦言。
“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大,让工业企业用上更加便宜的能源成为我们的目标。”汤吉鸿介绍,通过打造增量配电试点园区、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优化省内能源结构等举措,我们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助力湖南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减轻负担,还能吸引更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汤吉鸿指出。
如今的湖南省,像巴斯夫杉杉一样的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着新动能。
一条条特高压线路,翻山越岭,用西北风光点亮三湘灯景;全省光伏、风电装机规模突破2900万千瓦大关,超越火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从全国137个集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南省第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能源产业,既为社会民生提供着坚实后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着强劲引擎。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