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网类

心疼!干完活,他的安全帽摘不下来了……

来源: 时间:2024-01-26 15:16

案例实施单位:国网四川达州供电公司

案例主创人员:赵廷刚 李婷 侯晓东

案例实施时段:2022年12月—2023年1月

一、案例概况

2022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专题《心疼!干完活,他的安全帽摘不下来了……》。该专题反映了新成昆铁路通车在即,在国网四川达州供电公司成昆扩能工程凉山甘洛南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以下简称“甘洛南工程”)220千伏蓼坪至甘洛南线56号塔架线的电力施工人员冯志军,在完成当天架线任务安全下塔之后,因汗水被冰冻无法摘下安全帽的故事。

经过持续近一个月的传播,引发相关的短视频、图、文在全网内的点击量破亿次。关于“安全帽故事”内容还出现在多个10万+阅读量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题中。该专题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22年度好新闻十佳新媒体作品。该宣传案例巧妙聚焦“寒冬高空汗水结冰冻住安全帽”这个细节,声情并茂地向全社会传达了一线电力工人的建设艰辛,展现了国网员工的铁军风采和责任担当。

二、思路创新

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进“党建+”与电网建设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群共建长效机制。宣传报道一批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在施工现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群众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把工程做好做优。

甘洛南工程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创新“133”工作模式和“130”工作机制。其中,“133”工作模式明确了把安全放在三项核心工作的首位,“130”工作机制中重点督办事项明确提出电网建设、森林防火、交通信息安全要实现“零”目标。此举为后期宣传策划与素材收集奠定了坚实基础。

宣传报道更贴近实际,人物刻画鲜明生动。基于新成昆铁路建设的大背景,着重从细小切口引入,挖掘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一线员工的小视角展示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的大格局。

落脚点以个人形象展示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展现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永不服输、勇于担当的国网铁军风采。

三、实施举措

达州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指派新闻宣传人员深入甘洛、越西等高海拔地区施工现场一线,与管理、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进同出,以第一视角挖掘国网艰苦施工的人物与事例。新闻宣传人员深入一线、担当负责、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为企业打造经典案例、传播品牌价值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素材成型过程中,充分运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模式,分别形成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内容,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矩阵上传播,最大化发挥融媒体资源优势和传播合力。同时,加强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宣传部的沟通汇报以及国网公司多个媒体平台编辑的联系,力争传播效果最大化。

四、传播效果

微信传播方面,2022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心疼!干完活,他的安全帽摘不下来了……》,阅读量10万+。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全国160余家媒体相继转发推文。电网头条微信号《泪目!干完活,电网工人的安全帽摘不下来了……》专题阅读量10万+。该专题成为电网头条微信号2022年度留言最多的专题,并登上电网头条2022年度封面故事。《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致全体干部员工的一封信》提到“你们因为冰冻无法摘下安全帽”,阅读量10万+。2023年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要闻还发布《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致全体干部员工的一封信引发热烈反响》提到“四川达州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冯志军在铁塔迎风面工作……”人民网等100多个视频号相继发布短视频,累计点赞80万+。

微博传播方面,人民网、共青团中央、国资小新等200多家官方微博发布#平凡英雄##电网工人干完活安全帽摘不下来了#等相关话题,累计3000万+次阅读。

抖音传播方面,人民网、新华社快看等抖音号相继发布相关短视频,累计点赞200万+。

“因冰冻无法摘下安全帽”还出现在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等发布的通稿《国网四川电力为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保障》中。

此外,辽宁卫视《说天下》、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微观天下》结合栏目特色做了专题报道。

五、成果总结

题材选择: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全体施工人员迎来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前的冲刺阶段,凡人微光,充满力量的小故事要及时挖掘呈现。

深入现场:第一时间获取一手素材。对宣传报道者来说,“到达现场”是基本素养,“跑现场”更是必须技能,它能核实新闻事实,把握细节,再现生动现场,让阅读者身临其境,让报道有温度、有深度。

提前策划:快速把握时效性。在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之前,2022年12月25日一早发布出来,获得一天的发酵预热,为之后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争取了时间。当各级电视媒体播报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时,人们联想到背后的建设故事。此时,新媒体的传播已进入高潮阶段。

平台+共情:助推传播效果最大化。《人民日报》微信专题以简约、极致、社会化等互联网思维方式推出来后,视频富有冲击力,音频富有感染力。那句“轻点,太痛了”来自现场施工人员的声音,从“泪目”到“心疼”,引起社会公众的共情与共鸣,网民纷纷留言转载。冯志军不仅仅代表电网建设的一线员工,更是全国坚守在一线千万建设者的代表。

最后,品牌传播要出彩,新闻宣传人员要跳出行业圈,站在社会角度,借鉴互联网思维,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报道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