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江亿:清洁取暖要求我们用好电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支彤
近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为期一周的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落下帷幕。
如何科学规划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路径?如何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整合调整改造?在以“未来城市低碳能源与清洁取暖”为主题的学术周期间,“电力供热发展”、“城镇清洁能源规划与技术途径”、“热电气协同能源系统模式”等多场专题研讨会吸引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展开讨论。
“清洁取暖要求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电供暖,煤改电改的好不好,要看电热转换效率高不高,要看其在电网侧、在供暖末端的灵活调节能力强不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电是高品位能源,怎样用好电,是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不是消纳多少清洁能源,而是替代多少燃煤
如何正确认识电供暖?在学术周的“推进电力供热健康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江亿提出了三个评价标准。
“一个是看电热转换效率,我们追求的是单位电力替代尽可能多的化石能源,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消纳了多少清洁能源,而是替代了多少燃煤。二要看对电网侧灵活调节的能力,要看是否可以为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空间,并应对电网峰谷变化。三是看对供暖末端的调节能力,需要建立可以支持‘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运行模式。”
2017年底,十部委共同发布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对于清洁取暖方式的选择,明确了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等原则。其中要求,电供暖要充分结合供暖区域的热负荷特性、环保生态要求、电力资源、电网支撑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
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初期阶段成效已经显现,电供暖已经成为城市降低供热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天然气价格等因素也使得电供暖的经济成本凸显优势,并得到较快发展。
“用好电供暖,应该让一份电出三份热,甚至出六份热。”江亿表示,近年来,以各种高效电驱动热泵和电力蓄热供热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力供热技术发展迅速,已经逐步替代了在实际工程中效率并不高的常规热泵技术和电热膜、电锅炉等直接电热取暖技术。
基于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此次学术周上公开发布的《2019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建议,除了热网和燃气网无法到达的严寒地区,在建筑达到低能耗标准的情况下,其他地区应当在用户侧推广电热泵,充分利用地热、污水、空气、低品位工业余热等低温热源。此外,可以结合蓄热满足电网调节的灵活性,同时利用城市热网在热电联产热源侧推广热电协同模式,统筹解决供热不足和电力调峰问题。
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供热应为我国城镇清洁供热首选
与去年相同,在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态度上,《2019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依然建议不宜在我国城市大量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对于已经上马的燃气热电厂,应增强为电网灵活调峰的能力,同时深度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
“一方面天然气热电联产耗气量巨大,而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供气安全保障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燃气热电联产发电成本高昂,还存在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问题。”江亿向记者说明,建筑供暖要求室温为20℃左右,只要能够在20℃下释放热量的热源从原则上讲都可以作为供暖热源。
《2019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建筑供暖应该以低品位能源为主,而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都是把高品位能源转换为低品位热量,造成严重浪费,应尽量不作为建筑供暖热源。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供热热源中仍有超过一半是各类锅炉,并不符合节能低碳的发展理念。
“无论从经济、能源利用效率还是环境排放上,利用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供热方式都应是我国城镇清洁供热的首选供热方式。”江亿表示,目前北方地区面临城镇采暖热源不足、管网输送能力不足和采暖季热电厂发电调峰能力下降的问题,同时电厂内有大量低温余热未被有效用于采暖,天然气供热存在成本高、冬季供气保障等问题,这是导致很多城市出现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江亿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做好综合能源规划,对三者进行统筹协同,将最终促成城市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北方地区的城市能源系统主要涉及电力、燃气以及供热,这三个看似独立的系统实际上相互联系、相互耦合、互相制约。”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