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公司:打造海上风电亮丽名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28 15:38

林启鑫

  “站在‘十四五’收官冲刺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深远海开发的战略机遇窗口期,我们正处在从近海迈向深蓝的关键转折点,必须拿出‘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做大海上项目规模……”4月10日至11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举办2025年海上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培训班,再次发出了向海图强的“冲锋号”。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福建莆田南日岛风电场。

  建成世界首座潮间带海上风电场,投产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在江苏射阳开工建设“海洋牧场”……放眼碧波万顷的大海,从试验到示范再到规模化开发,由潮间带到近海并不断走向深远海,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新阶段,龙源电力始终牢记向海发展的初心使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海上风电,打造了龙源电力海上风电亮丽名片,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长足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规划引领 擘画发展蓝图

  伴随着每天的潮起潮落,高大的拖拉机载着风电机组运维人员在江苏如东近海滩涂上来来往往。这里,是国海上风电的起点,也是龙源电力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起跑线。

  时间回到2007年,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企业,龙源电力积极响应国家“风电出海”号召,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开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组建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开展大量前期研讨论证,建成世界首座潮间带海上风电场。至此,国海上风电开发布局正式展开。

龙源电力世界首个潮汐海上风电场。

  此后,龙源电力立足于试验建设成果,采用“先试验、再小规模示范、后续大规模开发”的开发思路,先后在江苏建成国内首个海上示范风电项目、国内首个大容量海上风机试验平台等项目,成为福建首家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企业,海上风电装机运营容量248万千瓦,呈规模化发展态势。

  “我们要牢牢把握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坚持海陆并进、集分并举、传统多元两端发力,打造新能源发展高地;坚持技术与模式叠加创新,注重多场景立体化开发,打造融合型新自然经济……”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龙源电力把海上风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5年1月,在江苏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配置中,龙源电力在先前已核准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基础上,以综合排名首位获得最优最大场址包开发权,取得4个项目共计160万千瓦竞配指标,占2024年海上风电竞配总容量的20.92%,位居首位,再次刷新江苏省海域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竞配项目包纪录。

  沿着海岸线向南千余公里,龙源电力在福建海上风电竞争配置中捷报频传。与国家能源集团福建公司通力协作,获得福鼎B-1项目70万千瓦海上风电指标,实现场址最佳、质量最优、容量最大,成为福建省唯一连续3年获得海上风电竞配指标的企业,“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海上风电开发指标140万千瓦,在闽开发运营容量较“十三五”翻一番。

  当前,龙源电力正持续向海进发,拥有超500万千瓦海上新能源项目开发指标,努力构建“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梯度格局,不断擘画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科技驱动 壮大创新动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台海上风电机组总重量可达1000吨到2000吨,要保证屹立不倒、稳定发电,关键在于筑牢基础。但“海与陆”如同“天与地”,陆上风电的基础施工经验很难直接应用到海上风电基础施工上。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做强做优项目开发建设的关键支撑。龙源电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海上项目基础重点领域,勇攀技术新高地。

龙源电力福建公司开展深水裸岩嵌岩单桩基础施工。

  “在豆腐上插筷子”,是对潮间带风电基础施工最形象的比喻。为了“插”好风电的“筷子”,龙源电力自主研制满足单桩沉桩垂直度要求的扶正纠偏设备,取消传统单桩中的过渡段,实现了打桩过程中单桩的有效导向和纠偏,垂直度误差率可控制在2‰以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而不同于江苏淤泥质海床,福建海域属于岩基海床地质,开发建设海上风电无异于“在岩石上钉钉子”。为了“钉”好“钉子”,龙源电力深入攻坚嵌岩单桩施工难题,探索形成了一套海上风电深水裸岩大直径嵌岩单桩技术方案,成功将嵌岩单桩基础归结为Ⅰ、Ⅱ、Ⅲ类型式,使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更加高效,为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单桩等传统固定基础型式,通过打桩的方式将基础嵌入至海床。但浮式风电平台类似于“船”,通过系泊系统限制平台位移距离,使风机稳稳地立于海面上。为了造好风电平台的“船”,龙源电力守正创新,全球首创风渔融合技术,攻克了5项关键技术,塑造了绿色电力+蓝色粮仓的创新典范,为突破深远海风电开发技术、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对推动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及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超150项海上风电专利,20余项省部级和行业级科技奖项……借助海上风电领域科技创新,龙源电力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领域,不断催生新模式、新动能、新业态,为龙源电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生态护海 实现和谐共生

  在江苏省如东县沿海,成群结队的鸟儿和鳞次栉比的风机交相辉映,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这是龙源电力深耕海上风电以来,坚持科学用海、规范用海,让海上风电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研究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结合的缩影。

迁徙鸟类经过龙源电力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

  鸟类观测,是评价海上风电开发对鸟类影响的重要依据。龙源电力建立了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场鸟类观测站,帮助保护濒危鸟类,为国内外多个知名鸟类保护组织、诸多鸟类研究专家提供便利。同时联合“勺嘴鹬在国”等国内外鸟类保护权威机构,开展海上风电对鸟类影响的课题研究,为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科研依据。

  经过观测,在龙源电力江苏海上风电场海域,目前仍有良好的滩涂,特别是在水鸟南迁期间承载超过2万只水鸟,水鸟种群数量常年保持稳定,一些水鸟种群数量还略有增

  “我们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全流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龙源电力海上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龙源电力不仅坚持做好鸟类观测,而且在海洋生态修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江苏,签订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海洋生态修复协议,累计在黄海海域投放各类本土海洋生物超10亿尾(株)。在福建,让海上风电场与当地海带、鲍鱼等传统海洋养殖区相兼容,通过举办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各类鱼苗近5000万尾。在海南,积极开展风力发电场对鲸类动物影响研究,并提出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建议,确保风力发电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龙源电力海上风电生态修复保护措施,成为了国内海上风电绿色发展的标杆典范。

  春潮拍岸千帆进,逐浪前行海天阔。龙源电力将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不断探索海洋牧场、风光同场等融合项目,以实际行动继续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蓝挺进,奋力书写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