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17 14:58
华翔
2025年2月21日,国能清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清远电厂”)1号机组以“零机组非停、零负荷受限、零操作差错、高利用小时”的硬核成绩,荣获南方电网“金牌机组”称号。作为投产首年即取得亮眼成绩的二次再热机组,其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性,更源于一套覆盖操作训练、参数管控、风险预控的运行体系改革创新。
千锤百炼:人机协同的本能淬炼
在清远电厂仿真培训中心,基于真实运行数据构建的机组仿真模型,正在模拟汽轮机超速、给水泵跳闸等典型故障场景,每个故障场景都对应着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这支平均年龄仅26岁的运行团队,在432天内,通过全工况仿真系统完成了186次极端工况演练,实现了操作票执行准确率100%的佳绩。
这种高强度训练的背后,源于系统化、模块化的操作规范建设。运行部将机组启停分解为237个关键动作节点,建立模块化考问库,形成23套覆盖各类工况的操作指南。新员工在上岗前,需在仿真机系统中接受全流程针对性训练,以确保在关键操作时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通过“仿真训练—跟岗实操—模块考问”三段式培养,新员工能够在12个月内通过汽机、锅炉、电气、灰硫、化学全专业巡检能力考核。
2024年4月,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侵袭粤北地区期间,清远电厂遭遇严峻考验——入厂煤质湿黏,制粉系统堵塞风险激增。值班员凭借经过系统化训练所获得的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他们通过分析给煤机和磨煤机的电流波动趋势,提前预警了堵塞风险;第一时间精准判断:结合测点数据的趋势分析,他们在30秒内就准确定位了堵点位置;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启动应急处置,稳定参数调整在60秒内完成。在此次持续5天的极端天气中,值班员累计成功处置堵磨事件43次,保障机组连续满负荷运行。
毫厘之争:核心参数的精准博弈
集控室液晶大屏上,主蒸汽温度曲线以605摄氏度为基线上下波动,幅度始终控制在1%范围内。这种堪比精密仪器的参数稳定性,源自清远电厂的“小指标竞赛系统”——一套将运行参数量化赋分、实时反馈的精细化管理工具。
该系统将主蒸汽温度、锅炉氧量、环保排放等32项核心参数转化为动态积分指标,构建起“参数波动—实时得分—绩效激励”的闭环管理链。值班员的操作效果通过可视化面板实时映射,直观反馈每一次调整的得失。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值班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了“参数即战场,得分即战功”的良性竞争氛围。
通过小指标系统的实时赋分机制,值班员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原本依赖经验模糊判断的参数调整,如今转化为精确的“得分策略”:当主蒸汽温度偏离设计值时,系统每分钟扣分速率与参数波动幅度呈现正相关,倒逼值班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纠偏;而当锅炉氧量稳定在最优区间时,持续累加的积分奖励又激励值班员探索更精细的控制边界。这种基于数据反馈的闭环优化的机制,让每个操作动作都成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技术迭代单元。如今,小指标得分榜不仅是荣誉墙,更是一本动态更新的运行指南。1%的波动范围背后,是数百次操作得失沉淀出的精准控制逻辑,也是集控运行向智慧运行跃迁的鲜活体现。
应急处置:复杂工况的全维预控
在运行部共享文件夹中,一份涵盖汽机、锅炉、电气、化学、灰硫五大专业的《应急处置卡》持续迭代更新。这本涵盖76种异常工况的处置卡,将复杂的设备原理转化为“现象识别——原因判断——操作干预”三步流程,将复杂的故障分析转化为可快速执行的标准化动作。
2024年12月,1号机组“渣仓料位高”异常的正确处置,再次验证了应急处置卡在实战中的价值。值班员调取灰硫专业处置卡,通过“燃煤灰分、排渣温度变化、卸渣频次”等数据关联分析,迅速判定渣仓卸料口存在堵塞。根据流程指引,立即启动三级响应:料位升至3.5米时,汇报专业主管,联系设备部进行疏通处理;料位突破4米警戒值,紧急对卸料管实施切割清堵;料位到达4.28米临界且碎渣机电流剧烈波动时,立即逐个关闭干渣机液压关断门,防止渣仓料位持续上涨,同时做好降负荷预案措施。依据处置卡中预设的操作优先级,值班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行动,确保了锅炉燃烧的持续稳定,最终成功疏通了卸料管道,使料位逐渐降至安全范围。
每一次的风险处置,都会成为处置卡动态进化的催化剂。此次异常发生后,灰硫专业结合燃煤灰分高的根本诱因,在处置卡中新增“燃煤灰分监测——潜在风险预报——排渣频次调整”内容,并优化极端工况下的负荷调节策略。如今的应急处置卡,已从静态的纸质指南蜕变为融合历史数据与实战反馈的“活体知识库”。当值班员面对警报时,翻开的每一页都凝结着行业内异常事件报告处置的智慧——从参数阈值到操作时序,从单点故障到系统连锁,这本不断生长的风险图鉴,正为机组安全运行赋予新的生命力。
清远电厂1号机组的实践证明,新一代火电的竞争力,不仅植根于设备的先进性,更在于能否将技术优势成功转化为一套可复制、系统化的运营能力。借助操作训练的标准化、参数管控的精细化以及风险预控的全面化这三大改革举措,传统集控运行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当每一个操作动作都历经千锤百炼,当每一个参数波动都被精准预警,当每一个潜在风险都有了明确的处置方案,火电行业便能构筑起灵活性调节与安全保供的双重基石,为新型电力市场提供关键支撑。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