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1-05 09:56
——驻马店供电公司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林彰
近年来,国网河南省驻马店供电公司以驻村帮扶为契机,着眼地区所需所盼,将农网改造、村网共建、优质服务等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推出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组合拳”,让乡村在全面振兴中重放光彩。
落地扎根,建强帮扶服务网格
大戴庄村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双河镇东北部,全村共680户2700人。作为国网河南省驻马店市供电公司确山县分公司大戴村驻村书记,康继旺经常揣着他的民情记录本走进帮扶户家中进行走访,对村里大大小小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哪条路难行,哪家人贫困,他一一记在心间,并着手付诸帮扶行动。
驻村工作队疏通后的河道。
问到帮扶以来最大的变化,村里的老支书幽默地给我们打了个机锋:“原先我们村雨天出门可是要带棍子的,猜猜为什么?”原来,带棍子是为了把粘在脚底的泥刮掉,小小木棍折射出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大不便。小事连着民生,民生关系民心。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后,列出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清单,协同政府筹措资金将村组路面硬化;协调客运公司引班车入村,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发挥电力保供专长,为14个村民组更换新建14台变压器,实现生产生活用电覆盖率100%;联系电网企业资源,投入33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村文化中心、标准卫生室,满足了居民文化、就医需求。随着清单上的事项减少,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办进村民心坎儿里。
人居环境改善了,驻村工作队又与村两委一起找对策,帮助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开源增收。工作队采取了“两手抓”的方法:村民抓就业,对有工作能力的村民,积极联系岗位,帮助他们“走出去”,对返乡户,引进扶贫车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稳住了村民收入;村集体抓产业,多措并举发展产业促进村集体总收入增加,利用好光伏发电帮扶、村集体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村特色种殖养殖产业、扶贫车间租金收入等各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油脂花生种植,到2024年,村集体年经济收益达到了20万元以上。
情系“小延安”,党建引领展担当
竹沟镇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西部,被誉为“小延安”,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为这片热土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财富。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了解村民药材烘干情况。
竹沟中心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推进“党建+供电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紧密围绕“基础服务、应急抢修、社会责任”,建立与客户连心桥(精准走访)机制,深化台区客户经理党员责任,由服务末端改为服务前端,彻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所。
“我们的供电所总人数26人,党员22人,占了总人数的80%。在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竹沟中心供电所所长刘科自豪地说。
竹沟中心供电所供电面积大,山地多,林木茂密,客户居住分散,10千伏线路长,设备运维难度大,砍青扫障任务繁重。2024年5月,极端天气灾害导致竹沟镇16条10千伏线路损毁了12条,导致8000多户停电,影响范围极大。灾情就是命令,保供就是责任。在暴雨中,竹沟中心供电所快速启动应急预案,一边向上级供电公司和兄弟单位请求支援,一边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在紧急时刻,全体党员主动担当,前去现场勘察,第一时间为后续抢修队伍提供电网设备损坏信息。抢修过程中,雨天黑夜,杆塔打滑,抢修人员只能在做好现场安全措施后慢慢往上爬,在手电筒灯光的照射下紧急抢修。这支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扬“竹沟”精神,以实际行动擦亮了五星供电所品牌。
产业振兴,助力发展再加速
国网河南驻马店供电公司遂平县供电分公司定点帮扶村——遂平县槐树乡柳树庄村在2023年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授予“国家电网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
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检查光伏电站。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国网遂平县供电公司投入资金持续推进柳树庄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资金146.9万元,新建改造变压器7台,使柳树庄村总供电容量提升至2600千伏安,配电线路绝缘化率100%,消除了低电压及频繁停电等现象。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村里的家电数量大幅增加,仅空调就新增了100多台。
乡村振兴看产业,遂平县供电公司结合柳树庄村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引进20万元资金建成50千伏安光伏发电站一座,日常开展发电量监测和运行维护,助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2万元以上;引导、带领周边群众广泛种植特色中药材夏枯草、半枝莲等共计600亩,实现经济增长60万元。遂平供电公司为了深入了解脱贫户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采取公司党员与脱贫监测户一对一帮扶的政策,点对点解决脱贫监测户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村里的脱贫户李根成就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他因残致贫,家中4口人仅以几亩薄地为生,全家年均收入6000元左右。不服输的他从2017年开始租地种植红薯作物,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收入没有明显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对口帮扶党员徐光辉主动邀请农业专家对李根成进行培训并制定了详细的促产增收计划。
根据专家建议,李根成开始做起了红薯粉条生意,粉条年产量达到一万五千斤,红薯五万斤左右,年均收入提高到了两万六千元。产品做出来了,如何拓展销售渠道,解决产品积存?了解到他的困境,徐光辉充分发挥自己营销部党支部书记的作用,积极联系各方资源:一方面联系能人,与综合能源班班长毛海军一道设计了产品包装,并融合李根成的名字打出“根植乡村 成就振兴”的口号以强化品牌,一方面联系供电公司职工食堂集中采购、通过工会发动职工个人采购两种方式帮助销售,另外,还尝试通过商超、电商等平台扩宽销售渠道,每年售出两万多斤粉条,帮助李根成成功拔掉了“穷根”。
“我们每年都会联络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进村授课,下地给庄稼‘把脉’,让村民掌握更多实用实际的农业知识,巩固好乡村振兴成果。”站在村口迎宾墙前,驻村八年的第一书记魏东海介绍。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同时保持柳树庄村整体自然生态风貌,突出乡土田园特色,探索发展旅游业,助力柳树庄村乡村振兴。”谈起未来,魏书记满怀憧憬。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