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08 16:50
安秋阳 周瑜
4月春意盎然,雅砻江流域,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发建设热潮涌动。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紧扣国家战略方向,以智能电站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融合与前沿技术攻关,构建“‘智能大脑’决策——‘火眼金睛’监控——‘灵巧四肢’执行”三位一体的电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体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智能科技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探索新方案,为雅砻江清洁能源大基地装上智能大脑
聚焦“人机协同、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深度融合智能化技术与生产管理,构建了涵盖电力生产智能作业管控平台、智能监控及辅助决策系统及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等在内的“智能大脑”,实现全域化、智能化的高效运作。
在官地水电站率先落地的电力生产智能作业管控平台,创新采用智能锁控、智能地线、布控球等硬件设备,结合云端数据交互与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两票”自动校验权限、监控操作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作为运维一线人员的智能保镖,它最大的本事是能预判风险,一旦有人没有断电就要作业,或作业结束忘记拆除地线,系统立刻“滴滴”报警,自动锁死相关设备,杜绝违章操作。“过去一项任务要花2小时,现在不到半个小时搞定,全程监控、实时提醒、风险预警,让操作更规范,大家干活也更安心。”官地电厂运行人员肖坤表示。该平台将安全嵌入每一环节,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复盘”,系统投运以来,人为操作正确率提高至100%。
在两河口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监控与辅助决策系统被称为“设备的24小时医生”。系统部署数千个高精度传感器与边缘计算节点,实时感知采集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利用AI建模进行多参数协同分析,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闸门等设备健康状况的精准评估。“过去靠人工盯屏幕识别异常,如今AI代替人眼,平均故障响应速度提升超90%。”两河口电厂刘元收介绍。
三维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则把发电机、水轮机这些“大块头”搬进了数字世界,设备每一个零部件,即使是一颗小垫片都拥有专属3D身份证,最终实现图纸资料数字化、工艺流程可视化。轻点屏幕,机组像被施了“分身术”——外壳瞬间透明,内部结构一览无余,比X光片还直观。“检修人员可以在虚拟空间提前演练操作,哪里该拆、哪颗螺丝要拧几圈一清二楚。”杨房沟电厂张方虎介绍,新员工也能快速掌握复杂设备结构,提升培训效率,推动技能传承向知识留存转变。
洞察新路径,以火眼金睛驱动雅砻江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智能电站既“会思考”,又“能感知”。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构建了包括智能工业电视系统、风电自主网协同系统、高海拔IV、CV融合诊断等为代表的全域感知、实时预警的智能监控网络,打造数字化“火眼金睛”,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走进两河口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地下厂房,智能工业电视系统正在进行设备巡检,通过红外成像温度监视、电子围栏、图像捕捉及人脸识别等,将生产区域情况“尽收眼底”,它就像水电站的“全能保安”,能一眼识别设备是否“发烧”、管道是否“流汗”,甚至连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是否佩戴安全带都能精准提醒,24小时不眨眼地守护着设备运行安全。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成功识别并预警多起潜在安全隐患,设备巡检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十分钟左右设备故障率降低15%,安全管理响应时间缩短30%。
在德昌风电场的云端高空,自组网协同系统打破了通信盲区,给风电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这套系统,后方可以实时掌握一线作业情况,“过去在风机机舱里手机没信号,有了自组网设备,整个机组秒变5G覆盖区。”德昌风电公司毛成钢介绍,作业人员佩戴智能终端还可实时检测回传心率、血氧等生理数据,结合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工况+人况+天况”三维联动,提升极端天气下作业的安全响应能力。
在海拔4600米的柯拉光伏电站,“光伏神医”——IV、CV融合诊断系统驱动的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像体温枪、变焦镜头等多功能检测仪,正在执行“空中诊疗”。它像精准侦察员一样,逐块扫描光伏组件,快速锁定异常位置。“哪块板发烧(热斑)、哪排板贫血(电流不足)、甚至哪片被灰尘蒙面了,通通逃不过法眼。”柯拉光伏电站潘海平讲到。IV、CV融合诊断系统除了自动识别故障,还能完成诊断报告输出、全景拼接与快速组件编号等功能,显著提升运维效率。
解锁新技能,用灵巧四肢赋能雅砻江电力生产高效运维
面对能源生产中的极限环境与空间挑战,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积极打造“智能四肢”,以水下检测机器人、小空间万向机器人、智能仓储为代表的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有效延展了作业能力边界,为高效、安全运维注入新动能。
在锦屏二级电站长达17公里的引水隧洞内,“母鸡带小鸡”——子母式水下机器人正在执行巡检任务。母机负责运输和指挥,子机负责灵活作业,依托声呐、光学设备和机械臂,深入隧洞内部,实现缺陷精准定位识别和高清影像、声呐数据等实时回传,突破了人工检测需放空隧洞、停机作业等限制,显著提升了检修效率与安全性。子母式水下检测机器人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高难度隧洞检测的痛点,还为我国大直径、长距离输水隧洞的智能化检测树立了新标杆。
在官地水电站,小空间万向机器人像变形金刚一样在离相封闭母线(IPB)和油水管路等狭窄、复杂空间中展现“百变形态”,具备360度全向移动与垂直攀爬能力,结合4K摄像头与机械臂,可完成高清巡检与轻量化操作任务,替代人工作业进入传统“盲区”,开创了水电设备外观检查新模式。
同时,在二滩、两河口、杨房沟等水电站基于于标准化物资编码构建的智能仓储系统让传统仓库彻底脱胎换骨,通过融合WMS系统与智能搬运机器人,与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物资自动入库、智能拣选、库存实时更新。“过去找一件备件需翻仓半小时,现在一键查询,机器人数十秒送达。”二滩电厂许明勇介绍,该系统投运后电厂物资管理效率提升了5倍。
未来,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将继续以智能科技为引领,深化智能电站建设,奋力提升世界最大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运营效益,为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雅砻江力量。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