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装备

国家能源集团:开创科技金融 赋能产业创新新模式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1-19 11:28

——播种资本“金种子” 培育产业“参天树”

肖霞 丁曦川

  2024年国庆假期,刚从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调入科环集团的刘玉平依旧很忙。作为集团首支“种子基金”培育孵化项目的牵头人之一,刘玉平利用假期,抓紧时间撰写种子基金孵化培育项目拟由科环集团承接转化的专题报告,第一时间呈送集团领导。

  从资本端到孵化端,从研发侧到产业侧,刘玉平,低碳院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带头人,这个业内响当当的跨界女专家,利用自己所学,更好地架起了一座金融、研发与产业化融通的桥梁。而她只是这一科技创新变革中的一分子。

  2023年9月底以来,为助力集团加快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能源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形成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在集团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下,集团财资部牵头,低碳院联合资本控股、国华投资两家基金公司,共同探索构建资本运营赋能科技创新的“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及配套设立种子基金。

  一年间,集团产融以金融资本为“链接器”,打破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与技术、各产业之间的壁垒,让播撒下的一粒粒“金种子”成为助推集团公司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法宝”,而“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则开创了央企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创新的新范式。

  “金种子”因何而生——种好金融赋能产业创新“试验田”

  著名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在他的《千年金融史》里说,金融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部技术的故事,像其他技术一样,通过不断提高效率的创新得以发展。

  在当今变革的时代下,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整个产业生态,金融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类型也在发生深刻的历史变革。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把“科技领军”写入“136”战略目标,提出坚持“一个理念、三紧三非、一个扛起”的“1331”科技创新子战略。但是,集团在科技创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方面的进展相对滞后。目前,集团科研单位经费主要来源单一、经费渠道不够丰富,缺少金融和资本对科技的支撑。所属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少灵活的金融资本投入机制,解决产业链上热点原创技术的支撑与信心不足。

  这一点,低碳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燕深有感触:“以前,一些有技术基础、在实验室有一定成果的研发项目,到了中试阶段,还需示范验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更新迭代。这一阶段资金投入非常大,风险也大,被称为成果转化‘死亡谷’。很少有基金愿意投入这个阶段,而缺少金融资本支持,这些科研成果也许就永远停留在实验室里了。”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研发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历来是行业公认的难点和风险点,被称为科技创新“惊险的一跃”,必须跨越的正是李燕口中的“死亡谷”。如何闯过“死亡谷”,迈出“惊险的一跃”,必须以“非常之功”立“非常之志”,建起自己的“试验田”。2024年9月底,集团财资部牵头,低碳院联合资本控股、国华投资两家基金公司,借鉴北京科创基金、上海长三角创新中心、中科创星孵化器等硬科技基金模式,探索性提出具有国能特色的资本运营赋能科技创新“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构建起“产研用”科技孵化器机制体系,开创了央企资本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先河。

  “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包括:“1”个总体目标,构建具有国能特色的“产研用”科技孵化器机制体系。

  “2”个循环融合,将资本的“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循环与科技创新的“产研用”循环有机融合,形成紧耦合的双循环科技孵化器体系。

  “3”个阶段接力赋能,按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分为研发(0-10)、产业化(10-100)、产品应用(100-N)三个关键阶段,其中研发分为“0到1”“1到10”两阶段,“0到1”为技术突破期,“1到10”为技术经进一步研发孵化,向可进入用户应用场景成果转化的阶段。“10到100”为产业化阶段,科研成果在孵化公司经过“从1到10”的项目示范、产品开发和市场验证后,取得一定市场和客户资源,有稳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可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100到N”为产品应用阶段,内外部产业战投与产业基金赋能,产业化阶段完成,开始大规模量产及推广应用。

  “5”个关键保障,即统筹重大科研、示范工程、技术资源、内部市场和考核体系。

  集团“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的提出与国家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要求一脉相承。

  “金种子”因何而育——借体制机制活水浇灌“生根”

  对于许多传统产业而言,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摆脱对过往传统生产方式的依赖。如何才能助力传统产业实现平稳转型,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呢?国家能源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做好“科技金融”体制机制这篇大文章。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

  集团财资部副主任袁锐作为项目的牵头负责人,向记者生动介绍四个“惊险一跃”:一是从idea(概念)到实验室的成果;二是实验室的成果到大规模生产出好的产品;三是从好产品到好收益;四是从好收益到拥有上市公司和募资平台。

  这四个“惊险一跃”从研发到试产、量产,再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市,时时处处面临各种风险,就好比穿越一道“风险长廊”,创新转化过程中很可能会“半路夭折”“前功尽弃”。

  如何抵御这层层风险,集团公司创造性提出在研发0到1阶段由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研发1到10阶段由种子基金赋能。首批种子基金由化工公司、资本控股、神东煤炭、准能集团、国华投资、朔黄铁路、胜利能源、浙江公司、铁路装备、黄骅港务10家集团内部具有应用场景的重点领域单位作为有限合伙人,首支种子基金规模2亿元,资本控股出资1900万元,其他9家产业单位各出资2000万元,资本控股下属国能基金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出资100万元,构建起具有国能特色的央企科技孵化器机制体系。

  耐腐蚀轻量化非金属托辊

  低碳院联合种子基金设立孵化公司,对研发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项目示范、产品测试、用户市场验证。低碳院和基金管理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筛选,将符合条件的研发技术评估后分批注入孵化公司。

  经过反复遴选,低碳院多次会同集团财资部、科信部等部门研讨论证,最终确定高效电解槽制氢技术、高性能膜技术、耐腐蚀轻量化非金属托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四个技术作为种子基金首批培育项目。

  “这四项技术都与国家发展战略、集团战新产业发展方向、基层产业发展需求紧紧扣在一起。比如耐腐蚀轻量化非金属托辊,在雁宝能源已完成3个月极寒条件运行验证,近期将进行升级迭代产品试制,计划在平庄煤业等多个场景推广应用,这是我们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又一成果。”说这话时,李燕充满自信与自豪。

  “金种子”因何而壮——产融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创新的新路径。

  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指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会议刚刚召开完,集团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迅速传达学习相关会议精神,部署推动集团资金资本助力国内科技创新孵化、培育战新产业,勇担“国之大者”的重要工作。

  一年来,集团党组对“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和种子基金设立给予大力支持。集团党组会强调,“要立足国之所需,发挥集团所能,主动担当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推动创新基金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募投管退’各环节,构建具有国能特色的‘产研用’科技孵化器机制体系,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尝试。这是一次产业与金融、产业与技术、各产业之间的跨界融通。

  这是一次从集团党组到总部相关部门,再到基层产业单位,科技金融齐发力、产业创新激活力,集思广益、集中力量打响的战役。

  刚开始,10家出资的有限合伙人中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对投资存在的风险有疑虑。3至5月,集团财资部反复召开“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宣贯会,把运营模式向产业公司、运营单位讲清楚,让参与方知晓项目的现实诉求、中期目标与长远意义,介绍新理念,提升认同感。经过多次沟通,最终获得大家一致支持。

  高性能膜技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了加速推进“1235”模式落地、为种子基金尽快投出创造条件,低碳院顺势而为,将其所属国能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作为孵化公司,“种子基金”以现金入股,低碳院将相关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作价入股。孵化公司将充分发挥低碳院科技人才和研发迭代实力,对孵化项目“扶上马再送一程”。

  资本控股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批复的国能科创种子基金设立方案,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协同神东煤炭、化工公司等集团9家重点产业单位,高效完成前期准备、内部决策、监管审批、工商登记、缴款出资、产品备案等基金设立关键环节,顺利完成2亿元国能科创“种子基金”设立落地,助力集团公司“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高效电解槽制氢技术

  对于种子基金及孵化公司因成果转化初期存在阶段性亏损,影响考核的问题,财资部反复与集团企管部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争取到差异化考核的特殊政策,解除了低碳院、资本控股公司的后顾之忧。

  一年间,“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落地生根。以资本为纽带的产研用服务体系,引导资金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从容培育每一个与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激励相容、机制相适的产融科技创新项目。让我们静静等待,一粒粒科技“金种子”,借助金融科技资本,茁壮成长为一棵棵“参天树”,为国能“1235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结出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