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1-11 17:46
冯亚杰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只有各自头上矿灯的一星豆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顶梁上,破碎的矸石哗哗往下掉。钢梁铁柱被大地压得吱吱嚓嚓的声响从四面八方传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这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下煤矿时的场景,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对井下采煤的固有印象:矿工满身泥污,在充满煤尘的黑暗巷道中钻孔、爆破、挖煤,工作脏苦累,而且强度大、风险性高。
日前,笔者走进中煤天津设计公司承担中国中煤姚桥智能化示范煤矿,见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整洁敞亮的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里,技术人员按下煤矿掘进智能操控按钮,便可远程实现井下工作面掘进、支护、运输等成套设备的“一键启动”自动作业;调度指挥大屏幕实时“直播”掘进采煤作业过程: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三机设备”默契配合,智能联动;割落的“乌金”,通过带式输送机源源不断运往主井……大屏幕上,井下的智能化掘进、采煤、运输等系统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尽数掌握。
2019年,中煤天津设计公司煤矿智能化技术攻关团队伴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大潮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引领煤炭行业智能化变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最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装备,把煤矿工人从黑暗危险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煤炭行业工程设计大师,也是该团队负责人郭大林说道。
这是他们的执念,也是初心。
2020年,团队承接了中国中煤首个智能掘进领域的重点科技项目“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该技术在国内煤炭行业领域尚为空白,团队边学边干,从“探、掘、支、运、辅、集控”全工艺、全方位、全要素研究攻关了以悬臂式掘进机为主要工艺装备配套模式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极大提升了掘进工作面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了煤矿掘进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煤矿90%以上的掘进巷道具有复制推广意义。
不仅采煤更加安全智能,后续的洗选同样要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标准化。团队聚焦“数字服务”“智能洗选”,努力打造“智慧选煤厂样板工程”。
中天合创公司门克庆选煤厂是中国中煤第一个选煤厂智能化科研及示范工程项目,团队重点针对智能视频技术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开发,利用AI智能识别算法与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重要生产区域实时监控与设备健康状态的精准掌握。
在中国中煤王家岭煤矿选煤厂主厂房内,8台大型压滤机、配套多种装备形成的浮精压滤脱水生产功能区格外显眼,偌大的压滤系统上下三层,1名工人拿着平板轻点屏幕,129台设备的运行参数、2977项点位信息即可轻松获取。这是团队研发的智能压滤系统,从根本上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水平,它也是王家岭选煤厂首个移动化管控、可视化监控、一键全协同的生产系统。
2020年3月,国资委启动“1025”专项工程——“推动BIM基础软件平台国产化”,如同一道“军令状”,交到了团队手里,点燃了团队的创新热情,与此同时,也给团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团队人员介绍,当时,国内煤炭行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行业BIM标准体系长期空白,煤矿建设涉及的诸多软件只能依靠国外技术支撑。完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为突破卡脖子困境,团队人员咬紧牙关,自主创新,不断摸索、试验,终于成功攻克煤炭行业首个数字信息模型CPIM(计划和库存管理认证)、国产BIM工业级三维图形引擎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覆盖煤矿选煤厂全流程、全业务国际先进的国产大型工业基础软件产品,这是煤炭行业第一个运行在100%国产软硬件环境下,第一个与物理选煤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1:1的数字孪生选煤厂,第一个将BIM技术用于选煤厂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工程数字资产可视化管理平台,彻底打通了自动化设备与管理层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成功填补煤炭行业BIM标准体系空白。
“我们团队在成立之初,就下决心要努力让我们自主研发的软硬件平台应用到煤炭行业各领域场景。”郭大林说道。
如今,中煤天津设计公司煤矿智能化技术攻关团队已从最初的6人技术创新小团队,发展壮大为百余人的“大技术中心”。其间,先后完成了30余座煤矿智能化专项设计方案,建成了7个智能化掘进和智能化选煤示范工程;累计申报发明专利112项,其中,9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5项软著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3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1项技术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完成行业标准3项,中国中煤企业标准3项。同时,获得大大小小数十个行业内奖项和荣誉称号。
为煤矿工人追“光”,为科技自强追“梦”,未来,相信他们必将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