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自主化控制系统的“危”与“机”
■本网记者 张蕾 路晓冰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智深)是国内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DCS)的先行者。这个流淌着国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血脉的企业,同样经历了不为人知的市场打拼经历。即便是今天,他们仍在为技术本已成熟的60万千瓦DCS寻找出路。
其实,这样的磨难不仅他们一家有,只要跟“中国”沾边的国内企业,如和利时、华能新锐、鲁能控制等均不能幸免。
两年前,国内电力行业主流媒体曾争相报道下面两则新闻:
2006年4月29日,国电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产首台(套)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动控制设备示范工程由此启动。
2007年11月30日,国电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投产。
同一天,“江苏谏壁电厂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签署,这标志着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上的应用已获得重大突破。
国电智深成了上述两则新闻的“绝对主角”,是她,使中国的60万千瓦超临界甚至超超临界机组烙上了“中国创造”的印记。
而此前,我们国内企业的最好业绩还停留在30万千瓦机组上。
降低造价
2006年4月,庄河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DCS项目就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首个国家技术进步示范工程。
其实庄河项目到今天也不过2年多,2年多的时间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国电智深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崔青汝说。但是,要说这其中的意义,已超出了传统概念的范畴。60万千瓦机组DCS的国产化打破了一直以来国外企业垄断该领域的局面。实现国产化后,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重大装备自主化水平,满足国内重点工程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它相比国外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的费用。这将给电厂企业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崔青汝强调,总体来说,国产自动控制系统建设投资比进口设备低30%左右,而且国产设备的备品备件费用仅是进口设备的1/10。
举步维艰
按照通常的逻辑,可以给用户方带来如此多优厚条件的设备一经推出应该炙手可热。然而,由于是关系电厂中枢神经的“主心骨”,国电智深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DCS推广过程几乎可以用举步维艰来描述。
国产设备在竞标过程中就困难重重,有时候根本没有投标的机会,关于这一点,国电智深遇到的阻力与很多企业类似。对此,崔青汝表示很无奈,“由于对国产DCS的传统怀疑眼光,这种不信任首先就使我们有时候无法踏入竞争的门槛。”
“作为设备提供方,其实我们也很理解用户的想法,说严重些,设备的稳定运行与否与电厂的命运息息相关,用户方选择市场占有率高、传统口碑好的国外产品情有可原。”
记者在采访多家电厂运行人员时,他们均表示,“进口设备安全、稳定,即使出现问题,电厂方、甚至发电公司方的领导也会免责”、“因为这个控制系统是国际顶尖企业生产的,我们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可如果是国内企业生产的,一旦出现问题,那麻烦就大了……”说到底,这或许是责任心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不信任眼光,国电智深在产品推广中还会遇到国外企业的压价竞争。“投标中,我们的产品价格已经很低了,但是,中标还是很困难,因为国外企业为了逼竞争对手出局,他们也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这样,我们原先明显的产品价格优势几乎没有。”
“其实我们这也是变相为市场作出了贡献,毕竟,国外产品中标,用户方也是以很低的价格买走产品。”对于此种现象,崔青汝此般自嘲,不免让人心酸。
在努力中寻求突破
对于国产品牌,遇到阻力早已不是新鲜事,阻力可以转变为动力。国电智深深信这一点。
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国电智深来说,虽然推广进程艰难,但是努力提高核心技术水平仍旧是前进的基础。
从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再到如今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实现DCS的国产化。几十年来,国电智深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推广了500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作为同行中的技术潮流引领者,国电智深很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崔青汝说:“我们的60万千瓦DCS目前已经投运的有7台,最长的已经安全运行将近2年,而且运行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我们本着做精品工程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负责任,这一点很重要。”另外,国电智深会提供给用户方许多国外企业没有的周到服务,很多本地化的优质服务甚至都是免费提供的。
看来,要排解当前阻力,急需扭转传统观念。崔青汝表示,虽然国电智深的产品足以与国外产品抗衡,但如果要在行业内达成共识,则需要国家给予进一步的明示和正确的政策引导,需要发电集团高层予以决策,需要他们在决策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支持,需要行业之间本着振兴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共谋机制的发展,一定要达成一种共识,而且这种共识一定要利于行业的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销售队伍、让产品特点更适合市场的变化、拓宽市场甚至包括新能源和国外高端DCS市场,除却这些硬件条件,外加善意的推动,用户的理解与支持,还有企业自身在努力中的等待,等待进入彻底的良性循环……
相信国电智深在这条路上一定不甘寂寞。
因为危机本身就是危和机的联合体,一旦所有的条件都成熟,转危为机自然会水到渠成。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