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网甘肃电科院做精“技术监督”实现技术能力“双提升”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6-10 21:37

  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报道 6月7日,国网甘肃电科院党员活动室内气氛十分热烈,高电压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围绕变压器类设备试验经验与启示、技术监督与研讨分析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作为甘肃电网专业管理、技术监督及设备故障诊断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支撑机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国网甘肃电科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新技术运用生产现场
  5月初结束的±800千伏祁韶直流“一站一线”2022年度检修技术监督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专业能力、锻炼人才队伍提供了“练兵场”。
  “与传统常规试验相比,频域介电谱试验在反映绝缘材料受潮状态和老化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全面性······”技术人员杨瑞说道。为更加准确地评估换流变压器健康状况,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不断拓展技术监督新手段,在祁连换流站年度检修中首次应用频域介电谱新技术,实现了从“常规试验”向“新型思路”的转变,在推进省公司加强特高压关键设备状态掌控和超前预警潜在风险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撑。
  同时断路器合闸电阻预接入时间测试也是首次引入的试验项目。通过成功开展该项试验,指导运维单位完成了750千伏罐式断路器合闸电阻隐患治理工作。在750千伏变压器诊断性试验工作中,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运用变压器“声电联合”局部放电故障诊断和分析定位技术,解决了单一使用脉冲电流法测量,无法精准定位局部放电源的问题,为后期开展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和故障诊断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时跟踪”电网设备状态
  “远程监测系统显示2号主变压器色谱数据异常,需要与现场情况对比核实······” 4月30日,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负责人张涛允通过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发现750千伏变压器色谱异常,他迅速将监测到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国网甘肃电科院高度重视,立即部署远程监测跟踪工作,对特征气体含量变化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跟踪,将监测结果与运维单位沟通,及时与离线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充分发挥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测作用。
  同时由于时间非常紧迫,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制定诊断分析方案,组成党员突击队连夜赶赴现场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开展长时感应电压带局部放电试验、超声波局部放电及定位、高频电流检测等“声电联合”异常诊断分析,逐步聚焦异常区域,通过增强异常区域检测细度,最终准确锁定异常区域,为下一步设备跟踪和检修工作提供了精准处置“处方”。

  技术人员连夜开展变压器诊断分析工作现场
  本次诊断及检修工作彰显出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专家在设备异常分析领域“一锤定音”的能力,快速解决了“急难”问题,对保障“绿电”外送至关重要,为增强甘肃中部电网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技术骨干能力
  青年人才是国网甘肃电科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国网甘肃电科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致力于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促进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引领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目标任务。
  “对理论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一个个符号的层面,通过在祁连换流站年度检修现场的多专业融合交流学习,我将理论和现场实际相结合,使我的知识体系得到扩充,眼界更加开阔。”国网甘肃电科院新员工王婷由衷说道。

  工作负责人现场给新员工讲解祁连换流站主设备
  国网甘肃电科院要求技术骨干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了解每个设备在电网中的作用,吃透设备和相关试验的原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试验检测、故障分析诊断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术监督,提升技术水平力和创新能力,国网甘肃电科院近年来在做好设备故障诊断分析基础上,积极拓展电网设备仿真手段,开展故障反演分析,为故障诊断定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经过持续开展仿真技术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修正仿真模型,为省公司电网设备健康管理和寿命评估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高了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在设备支撑方面的“话语权”。
  下一步,国网甘肃电科院将结合省公司业务需求,在深化故障快速建模、典型参数化建模等方面寻求突破,利用设备仿真手段,使设备故障诊断分析更加精准。同时积极开展新型在线监测与带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主动感知设备状态的技术手段,助力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