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16 08:41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姚楠 陈力)1月12日,在110千伏封湾变电站出站电缆沟内,一个体格小巧、通体蓝色的小家伙正在不停地转动着“大眼睛”对沟内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电缆沟外,国网南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用电脑全程查看地下电缆的接头温度和护层接地电流等情况,10分钟就完成了电缆沟线路巡检任务。
配网电缆沟由于空间狭小、环境复杂、夏季温度高、沟内存在有毒易燃气体等因素,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巡检人员在沟内工作时需要随身携带红外测温仪、气体检测仪、手电筒等多种工具,漏检误检时有发生。当电缆沟发生起火、冒烟等紧急事件时,抢修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准确查找故障点并靠近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基于配网电缆沟巡检痛点难点,2021年,国网南阳供电公司“西电时光”劳模工作室设想运用机器巡检代替人工巡检,以提升巡检准确率,保证人员安全。工作室成员对网络上、市场上各种电缆沟巡检工具的评价、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索道式巡检工具适应性较好,遇到积水、淤泥等情况也可以顺利通过,于是“西电时光”劳模工作室着手研制配网电缆沟索道式微型巡检仪,以图实现在日常巡检时由巡检仪实施视觉巡查、温湿度测量、气体检测、红外热成像等工作,将各种信息传输至地面基站,由运维人员判断线路状态。紧急抢修情况下,巡检仪就充当起应急“先锋”的重任,先行进入电缆沟,帮助抢修人员快速了解电缆沟内的各种信息,保障检修人员安全,提高抢修效率。
电缆沟内空间狭小,电缆众多,巡检仪面临强电磁干扰,影响仪器控制及数据传输。为了解决此问题,工作室成员对巡检仪本体及索道进行了体积优化,运用多层橡胶圈密封方法提升巡检仪的抗干扰防护等级。此外通过多次仿真模拟,分析巡检仪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采用穿透性和抗干扰性能强的无线通信网,实现了图像、数据信息的无损传输。2022年5月份,经过6个多月的调研、方案制定及设计、安装调试、系统优化,巡检仪研制成功,劳模工作室成员在电缆沟内进行实验,顺利完成了巡检任务,工作时长相比以前降低了70%。
“以前进行电缆沟巡检,要出动好几个人,还得带一大堆工器具,巡检一处沟道光准备都要半个小时,十分浪费时间。现在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让巡检仪承包,不但省时省力,准确率更高,也很好地保证了人员安全。”该项目负责人刘滨表示。
目前,配网电缆沟微型巡检仪已在国网南阳供电公司配网电缆沟巡检作业中广泛推广应用。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2项,2023年获得省部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2024年10月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举办的“感恩勉励精神,建功电力事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上讲解展示。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