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2-19 14:54
彩云之南 “绿”意盎然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守护云南绿电摇篮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王可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片被大自然深情厚爱的土地——云南。
这里,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六大水系,被大自然的水系脉络交织环绕。
这里,高原山地连绵起伏,山区占据了全省94%的广袤面积,强劲而稳定的风穿梭于山川之间。
这里,阳光日照格外慷慨,在开阔的高原平坝尽情倾洒。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云南的新能源产业节节攀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第二大电源支柱。
致力于供应100%清洁能源的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国际”)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壤上,“播种”绿色能源向“新”力,成就了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跃动光伏“跨界”之舞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场景上跨界融合的蓬勃之势,在云南得到了生动彰显。
记者走进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铝”)位于昆明阳宗海的绿色铝产业园,只见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排列于园区厂房屋顶,“延伸”至园区内的部分空地,构成了一片光伏“海洋”。
这里,便是云南国际首个大型分布式光伏项目——昆明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云铝阳宗海示范项目”)。
微风轻拂,站在园区内独具特色的光伏长廊上,云南国际滇中公司阳宗海维检中心的负责人龙海雄热情地向记者讲解:“云南省的气候有着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尤其是在11月至次年4月枯水期,水电难以完全满足像云铝这样高耗能企业的电力需求。而眼前这个光伏绿电直供模式,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云铝阳宗海示范项目如今已累计投运约52兆瓦的光伏设施,成功实现了“源-网-荷-储-控-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精妙协同。云南国际滇中公司云铝大客户部主任李昊补充道:“通过直流接入技术,项目能够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绿色电力,每年可为云铝节省电费高达三四千万元。项目每年提供绿色电力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8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98万吨。”
云铝阳宗海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如同一颗种子,催生了更广泛的合作之花。如今,云南国际与云铝的合作领域涉及六大园区的光伏项目——建水涌鑫(源鑫)、蒙自润鑫、昭通海鑫、文山铝业、富源泽鑫、曲靖淯鑫,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35兆瓦。
“云铝六大园区光伏项目每年可为电解铝产业提供约3亿千瓦时电,相当于替代了9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李昊介绍,“这不仅极大优化了云铝的用能结构,降低了成本,更推动了电解铝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云铝打造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生态、智慧’铝业生产基地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云南省‘绿色能源牌’战略和美丽云南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轻旋风电“数字”之翼
从昆明市出发,向东行驶200多千米,即可到海拔2050米的达曲靖市富源县。135台色彩斑斓的“大风车”傲然挺立、迎风而舞,这里是全国首家拥有超算中心的智慧风电场、云南装机规模最大的高原风电基地——云南国际富源西800兆瓦风电项目。
步入风电场的中控室,巨型屏幕上实时更新着调度设备的画面以及源源不断回传的数据,这便是风电场的“智慧大脑”——数字孪生平台。它犹如一个虚拟的能源世界,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数据以及运行历史等丰富信息,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里精准完成映射,生动反映着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一旦风电场内发生任何异常情况,这个智能系统就像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识别、发出预警,为运维人员及时处置争取宝贵的时间,极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国家电投云南国际滇东公司副总监万能文介绍道。
截至目前,富源西风电基地已累计输出清洁电能约23.39亿千瓦时。
云南国际滇东公司富源西风电场主任助理吴炜强调:“项目在为区域能源供应贡献力量的同时,还承担着向外输送电力至广州、云南等地的重要使命。”
而作为云南省第一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富源西风电场站建设了一套新型飞轮储能系统,通过自主化技术开发,实现构网型飞轮储能系统对电网物理转动惯量支撑,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物理转动惯量支撑不足、稳定运行需求迫切等问题。吴炜补充道:“等到明年,这个项目就能够顺利接入系统,预计将在电网的稳定运行及调度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创新示范作用”
播撒绿电“智慧”之种
在群山环抱之中,探寻光伏电站的路并不好走。而楚雄州元谋县班果光伏电站,就隐藏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当车辆转过一段山路,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蓝天白云如洗,视野开阔无垠。举目望去,山坡上,一片片光伏发电板紧密相连。阳光下,“光伏矩阵”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别看这里地处深山,但因海拔高、遮挡物少,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云南国际班果光伏电站负责人高邓鸿向记者介绍道,“班果光伏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高达8500万千瓦时,是高原山地光伏资源的宝库。”
这里,年平均日照时长可达2670小时,无疑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绝佳区域之一。然而,山火风险大、地形复杂、设备分散等难题,也给电站的运维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国家电投智慧场站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国际选定班果光伏电站为示范试点,立志打造高原山地光伏智慧场站的标杆。
走进电站控制中心,数字大屏上闪烁着各类设备状态,科技感扑面而来。
“电站内共安装了13万块光伏板,分布范围广泛。”高邓鸿指着大屏解释道,“以往人工抽检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现在,经过智能化改造,红外测温摄像头能够精准感知温度的细微变化,全面测温排查仅需一两个小时,准确率高达98%左右。”
审时度势、创新求变。云南国际以“存量提质、增量提优”为思路,将楚雄班果光伏电站、曲靖富源西风电场作为为试点项目,成功开启了因地制宜建设智慧场站之路。
“按照规划,今年国家电投云南国际计划完成对10个存量新能源场站的智慧化改造,其中风电场3个、光伏电站7个。”云南国际昆明生产运营中心副主任刘艳介绍,“明年继续加大力度,实现15个智慧场站改造,并同步开展新投产智慧场站建设,到2026年完成公司所有智慧场站建设,最终实现场站无人值守,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技术先进、具有成本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场站,建设一支成熟、优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云南国际富源西800兆瓦风电项目
云铝阳宗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云南国际富源西800兆瓦风电项目
班果智慧光伏电站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