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

南方电网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应对台风“摩羯”纪实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9-10 16:46

南方电网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应对台风“摩羯”纪实

莫一夫 邓健俊 王隆

  9月6日以来,今年11号台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先后登陆海南省文昌市和广东省湛江市,其强度之大、韧性之强罕见,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史上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摩羯”,南方电网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广东等地台风灾害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批示,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全网一盘棋”部署,以及广东电网公司党委关于号召公司上下支援海南抗灾复电的动员令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精锐尽出、兵分两路,直抵受灾严重的海南和湛江地区,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和供电局开展救灾复电,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应急装备能出尽出 应急队伍全员出动

  应对台风“摩羯”极端天气,反应越快,准备越充分,越能赢得主动。

  与风“竞速”,不打无准备之战。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日常管理机制优势,全面组织各类应急资源,投入全部应急力量,全力支持一线应急处置。“前期,我们建立了应急队伍准军事化驻训机制、急时征召机制和先进应急装备集中储备机制,按照‘一年两批、每批一年’常态化驻训30名应急特勤队员,集中储备一批先进应急装备。在应急准备阶段,我们可以迅速集结现役和毕业返岗预备役的全体应急特勤队员,按照队员新老搭配分专业分小组,保证队伍配置合理、力量充足;同时全面检查应急装备、车辆状态,排查整改故障隐患,确保装备状态良好、随时可用,以最快速度为应急处置做好充分准备。”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南方)经理蒋毅介绍说。

  9月3日晚,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接上级命令后,火速出发,星夜兼程赶赴海南和湛江等应急处置一线预置备勤。截至9日12时,累计出动驻训应急特勤队、管理人员等96人,应急通信、应急保电、应急照明、工程抢险、后勤保障和交通运输等6大类272台套应急装备。其中,53人携带199台套应急装备驰援海南;43人携带73台套应急装备驰援湛江。

  专业优势“大显身手” 全力支持救灾复电

  台风过境,风雨呼啸。台风“摩羯”重创了广东及海南电网,强台风叠加大暴雨,造成大量树木压覆导线、线路倒杆断线、站房设备内涝被淹,受倾倒树木砍伐、受淹道路清障等多重因素制约,抢修复电难度之大历史罕见。尤其是广东徐闻、雷州及海南文昌、海口等地区,抢修复电的要求极为迫切。

  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坚持“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基本理念,在实战中练兵,在磨砺中提升,深入开展应急先期处置,解决一线重大难点、痛点,发挥应急“特种部队”和“尖刀力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构筑应急抢险通讯“生命线”,搭建可靠应急通信系统。9月7日,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在湛江徐闻供电局搭建MESH无线自组网基站,建立覆盖范围5到10公里范围的无线宽带自组网,及时将现场音视频传输到后方,为前线指挥部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主动向各地支援海南的抢修队伍提供集群通信终端,保障一线应急队伍之间的现场通信需求。在文昌市全市出现断电断水断网的情况下,出动应急通信指挥车建立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系统,有力支撑海南电网公司前线指挥部的有效运转。

  9月8日,在海口供电局南部配电中心完全断网、与外界失联4天的情况下,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火线驰援。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广州)专责王隆说:“我们通过高通量卫星便携站、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率先搭建了南部配电中心与外界之间的应急通信通道,顺利实现海口南部重要供电节点与外界之间的视频、语音通话,及时传递各类重要信息。”

  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确保应急队伍台风期间无后顾之忧。9月8日,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调派可满足200人用餐需求的应急餐车前往文昌供电局,解决大量抢修队伍进驻后供餐能力不足的重要问题;调派应急淋浴车,为现场应急抢修人员提供淋浴服务,解决灾后断水洗澡难的问题;调派应急宿营车,保障应急特勤队员、现场发电车值班人员轮班休息,提升野外大规模持续抢修作业能力。

  应急抢险先进装备“出征”一线,“大显身手”提升抢修效率。9月7日,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调拨2辆水陆两栖车至湛江供电局,解决城市内涝情况下各类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需求,同时,应用系留无人机照明协同应急照明灯塔提供大范围照明保障,解决抢修作业现场夜间施工照明困难。

  9月8日,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出动国内最新型的路履两用遥控多功能钻孔立杆机器人,前往受灾严重的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高效开展拆接线、扶正立杆等工作。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广州)专责邓健俊说:“这款机器人非常灵活,仅用1分多钟就完成了一个2米深的钻孔,再通过抓具抓杆、立杆、挖斗土方回填、地面夯实,新立电杆作业仅用20分钟便完成操作,以往用传统挖机或吊车操作至少需要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让倒杆抢修工作变得安全高效,大大降低灾后抢修的人身风险。”

  科研延伸至实战 成果应用到一线

  新技术的应用,在此次防御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级基地和研究中心坚持“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实战与研究相结合”,结合抢险救灾的各类实际场景,在实战中开展研究成果测试验证,推动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完善和落地应用。

  9月4日,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广州)智能勘灾研究团队携带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多机自动巡航+前端自动识别”的智能勘灾机巢,跟随应急特勤队提前到达海南、湛江预置备勤。台风过境后,团队迅速出动前往应急处置一线,应用研究成果助力当地供电局开展灾情勘察。

  “这是集成了前端AI实时图像识别、多机协同自动控制软件、实时通信模块等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勘灾集成系统,支持多台无人机同时进行多条线路勘灾巡视,实时分析和统计倒杆、断线、飘挂物等典型灾损信息,相当于快速勘灾‘智慧天眼’,能够对灾区进行快速评估,指导救援资源的合理分配,大幅提高抢修效率。”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广州)专责李钰介绍说。

  据悉,截至9月8日,该团队利用智能勘灾机巢累计完成超过60公里线路的勘灾作业,灾损智能识别准确率超过70%,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无人机勘灾作业,有效缩短约60%作业时间,大大提升勘灾效率。同时收集各类灾损图片超过5000张、一线操作人员改善性建议20余条,为智能勘灾机巢进一步提升灾损自动识别能力和实用化水平奠定重要基础。

  “疾风知劲草,风雨见担当”。目前,台风灾后抢修复电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南方电网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正全力以赴,支撑受灾地区以最短时间完成抢修复电,在有力应对灾险考验中彰显国家级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