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0-25 14:38
以低碳能源为墨 描摹广西美丽画卷
——国家电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走进广西的地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正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
广袤的坵坪风电场,洁白的风机正在连绵山岭上缓缓转动;蓝天映射下的长洲水利枢纽站,也在忙碌的运行着往来的货物……大地拥有记忆,用不同的颜色标记美景,但绕不开的,还是那抹“绿”的底色。
零碳生活、绿色发展,一股股清洁低碳的能源流在广西大地无远弗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争当绿色发展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一幅幅山明水秀的美好画卷背后,彰显着国家电投人在广西打造大型清洁能源项目的决心和行动。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广西钦州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兴安坵坪风电场、长洲水利枢纽等项目一线,深入采访报道国家电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成果。
一场行动 谱写绿色篇章
上车,启动,出发。正值初秋的广西钦州绿意尚浓,远处的白色大型风机叶片随风旋转,阳光下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与蓝天、白云、山脉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这里就是位于平陆运河灵山县陆屋镇的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
“该项目包含陆屋光伏、三隆光伏、白马山风电等,合计容量520兆瓦。”国家电投钦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陈飞介绍,该项目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风能、太阳能,正带动当地建筑业、建材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谈到如何助力打造“近零碳”运河,陈飞告诉记者,平陆运河工程探索“四个全”零碳试点工程,即全施工期都用绿电、全部机械设备都用新能源、全部运营期都用绿色电动船及全部水利枢纽都用绿色动力。助力运河经济带形成“新能源+氢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区。此外,依托新能源的开发建设,积极配套储能设施,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建设,推动虚拟电厂平台搭建,助力运河沿岸产业聚集区实现清洁、低碳、绿色发展。
在广西,同样让记者感到无比震撼的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高山风电集群——国家电投兴安坵坪风电场。早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国际巡展中,坵坪风电场入选的这张“出圈图”就早已被大众熟知。记者到达当日风雨交加、云雾迷蒙,能见度很低。“尽管今天风雨交加,但对于风机而言,9~10米/秒是最合适的风速,可以实现机组满负荷运行。”国家电投广西公司桂林分公司副总经理孟广军介绍,“坵坪风电场现有风机365台,总装机容量近600兆瓦,已安全运行3136天。”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截至8月31日,兴安风电公司发电量83亿千瓦时,年累计发电量约14亿千瓦时,与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相比,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环境效益显著,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份初心 播撒绿色希望
绿之美,在山川,在湖海,在村落与城市。连绵山岭上的一片片风机不仅吹来了能源,也吹来了广西兴安县源江村的希望。
“原来不敢种葡萄,拉到山下全颠坏了。”2015年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等原因,源江村一直徘徊在贫困县上。国家电投绿色风电项目进驻后,大力建设与周边村镇相通的进场道路,源江村依托国家电投的项目新建水泥、沥青道路,沿途栽植了美丽的红枫;完成道路、污垃、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葡萄、红提等经济农作物种植,顺利实现脱贫。
随着国家电投坵坪风电场各个项目不断向纵深推进,源江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逐渐体现,吸引了区内外的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源江村的农家乐老板因此乐开了花:“要不是这些风机带来了好多游客,我们哪里来的生意嘛!”
同样因为国家电投的绿色建设而被赋予希望的,是位于广西梧州市上游西江干线上的长洲水利枢纽。由于地理位置重要,长洲水利枢纽扼守水运货物流通,全年时段往来船舶川流不息、十分繁忙。
当被问及“枢纽站容纳货物的通过量”时,国家电投广西长洲水电公司总经理叶长青笑着回答:“容纳货物的通过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了1.5亿吨。”叶长青介绍,长洲水利枢纽建有4座1000~3000吨级船闸,航道中心线全长约3000米。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更好的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还为长洲岛、泗洲岛上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从前出行只有坐船这一个办法,现在路修好了,出去变得好方便!”泗洲岛上的居民满眼笑意。
“守护绿水青山、服务社会公众”作为长洲水电公司的任务与口号,更是时刻在围绕着这句话展开行动。为有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长洲水电公司连续八年开展河道清淤和垃圾清理工作,现已累计清理超过7万立方江河垃圾,阻止垃圾漂向粤港澳大湾区“生命水源”,充分展现着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于彤彤
校对: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