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1-22 14:53
通讯员 殷丹丹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中国中煤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中煤上下同心、勠力同行,企业高质量发展收获满满,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干中有为、稳中求进的厚重答卷——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一利五率”进一步改善,业绩指标均排名央企前列;转型发展全面加速,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各项工作再创佳绩,企业核心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牢记“国之大者”保供稳价显担当
端牢能源饭碗,坚守如磐初心。
中国中煤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使命,坚决扛实能源保供稳价政治责任,切实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供体系,全力以赴稳生产、稳资源、稳销售、稳价格,全力做好煤炭“增产保供”、电力“增发保供”、化肥“春耕保供”,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一年来,持续强化产运销协调,积极履行国家重点煤炭保供平台职能,整合有效资源,发挥煤电联营优势、营销网络优势和专业化管理优势,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及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能源保供。煤炭产量再创新高,所属电厂努力多发增发,积极履约电煤中长期合同,严格执行煤炭限价政策,向社会让利280亿元,近三年累计让利近1000亿元。
中国中煤荣获“全国煤炭保供先进单位”,所属销售公司、化销公司、鄂能化公司分获“全国煤炭行业诚信履约先进单位”“全国氮肥销售20强”“高效肥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中煤新集公司2023年电煤实际发运1576万吨,能源保供突破历史最高纪录。作为中国中煤产能最大的生产矿井,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2023年9月创造了单日入口13万吨、单月生产原煤280万吨,单季生产原煤751万吨的建矿12年来最高纪录。作为中国中煤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中天合创公司门克庆煤矿积极发挥智能化矿井最大功效,优化生产接续布置,强化设备日常检修,精心组织生产任务,生产经营指标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矿井单月掘进进尺最高达1321米,刷新集团纪录。
一组组增长数据、一个个硬核荣誉、一项项保供纪录,是对中国中煤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全力以赴守护民生用能的最好注解。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筑同心
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凝聚力量。
一年来,中国中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党建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为完成改革发展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主题教育期间,各级党组织共举办读书班313个,开展专题研讨1239次,讲授专题党课2543场,开展课题调研1726个,解决制约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34项,制修订各类制度1103项。
真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解决了一批诸如“出行难”“吃饭难”“住宿难”“通勤难”“办证难”等民生实事,一件件情意浓浓、暖意融融的为民好事落地落实——
中煤华晋集团晋城能源公司紧盯项目部职工生活条件改善,集中攻坚2号宿舍楼装修工程,在2023年冬季降温前项目部120余名职工从临建板房迁入宿舍楼。项目部职工李涛介绍,以前住的临时彩板房冬冷夏热,洗漱上厕所都要去户外。新建的酒店式标准化公寓配备电梯、沙发、独立卫生间,宽敞明亮且温暖舒适。李涛刚搬进公寓,就兴奋地和家人视频:“公司想得太周到了,新宿舍敞亮干净,还有大电视,比咱家里还舒服。”
中煤新疆公司哈密能源公司成立党员突击队,于2023年10月对32公里进矿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在两处路口安装了190米减速带,确保职工和当地群众的出行安全。维吾尔族职工肖克来提·阿布来提激动地说:“我很自豪参与了公路维修,每一道减速带,都凝聚着公司对职工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工友们自从安装了减速带,上下班坐车更加安心放心,大伙儿都点赞呢。”
……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一张张笑脸中、一声声称赞中,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热潮奔涌。
“两个联营”发展模式跑出加速度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两个联营”相关政策后,中国中煤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立足资源侧、面向市场侧优化产业布局,探索建立具有中煤特色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依托“两个联营”发展模式,中国中煤立足自身实际,兼顾当前和长远,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全力推进“两个联营+”示范基地开发。第一个联营是“煤炭与煤电”联营,依托自有煤炭资源,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加快落实一批坑口、路口、港口清洁煤电项目。第二个联营是“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依托煤炭、煤电项目,全力获取新能源资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落实清洁绿色转型责任。同时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打造局域电网、水网、汽网、热网、氢链、“炭+碳”链、化工产品链,在能源富集区域就地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污染物净零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致密的产业链价值链。
一年来,中国中煤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做优“煤炭与煤电”联营,扎实推进“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继续探索打通“煤-电-化-新”产业链,电力开发建设及在运规模超5000万千瓦。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产业链融通发展稳步推进,强链补链重大投资项目相继落地。
中煤华东分公司积极践行中国中煤“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在行业垄断、竞争激烈、高消纳、高电价的浙沪地区,深耕细挖,瞄准钢铁园区、化工园区支撑电源点项目,克服人员少、经验不足、建设场地紧张等困难,自主独立开发建设运营浙江优质煤电项目。
中煤新集公司板集电厂二期项目致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新型智慧电厂,力争建成同期同类型“效率最高、质量最优、造价最低、数字化国际领先”的标杆项目。2023年,板集电厂积极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采用深度调峰方式,保证两台机组长期同时在网运行,为抢发电量创造有利条件,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发电量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利润创投产以来最高纪录。
坚持的力量足够创造奇迹。重点项目、攻坚项目专班人员拉满弓、绷紧弦,项目开发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的业绩和突破折射出中煤人雷厉风行的拼劲、脚踏实地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和能征善战的闯劲,“两个联营+”项目正在祖国大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改革创新迸发新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一年来,中国中煤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向内重塑、向外融合,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企业活力动力竞相迸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加凸显。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动作频频、取得突破——
积极构建中国中煤特色“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体系,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出题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设立煤炭领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并推进“揭榜挂帅”任务,与京津冀国家创新中心、华北电力大学等机构、高校加强合作,成立中煤科协和深圳研究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在清洁能源、碳基材料、绿色交通、固废利用等领域实现突破。绿氨绿醇、煤基新材料、深地空间、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纳入集团公司战新产业图谱。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全面提速——
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5处、智能化选煤厂9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31个。5座煤矿荣获国家第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9个案例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7个采煤工作面获得2023年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奖项。
中煤智控平台项目经过前期周密筹备,已全面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司库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国务院国资委中期验收,获评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项目。新集公司、陕西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燃动新引擎的“点火器”。
过去的一年,中国中煤深化改革再加码、再提速、再升级——
从总部到一线,从优化调整到提升效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刀阔斧、蹄疾步稳,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化专业化改革纵深推进。
集团总部率先示范,优化调整管控模式、职能定位、组织架构、职级体系,打破处室墙,推行项目负责制,构建“四元”薪酬结构,基本完成二级企业总部改革,机构数量、人员编制、中层职数分别压减28%、49%和21%,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组建江苏、东北、广西、西部、安徽等区域公司,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专业化整合,组建煤炭、电力及新能源等事业部,成立新能源平台公司(绿能公司),进一步优化煤化工、装备等事业部职能,持续提升各板块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效能。
过往的成就是笃定前行的最大底气,更是重新启程的全新高度。
百尺竿头思更进,奋楫扬帆新征程。暖阳已经照进了新的一年,中国中煤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目标,聚智发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更多的“规划蓝图”“任务清单”陆续变为现实,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中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为可能,尽所能!
超越所能,奋进中煤!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