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11-10 09:20
见习记者 冯聪聪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客从海上来,再赴东方之约。
11月5~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400家参展企业亮相上海。
在本次进博会上,广大能源电力央企纷纷携带自己最优秀的产品和最前沿的技术登上进博会的舞台,并与多家国外供应商达成了数额庞大的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6年时间、6届进博会,“越办越好”不仅让中国的“进博圈”越来越大,热闹喧嚣中更加智能化、低碳化的会场,也让各能源电力央企积极参与,融入其中,收获颇丰。
100%绿电让进博会“越办越清洁”
这几天,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荧光灯闪烁,热闹非凡。而点亮这里每一盏灯光的,是来自几百公里外安徽省的风和光。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飞驰而来,让绿色办展成了本次进博会的一大亮点。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进博会共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也让本次进博会首次实现100%全绿电办展。
而为了让绿色能源在这里实现顺利供应,确保进博会场馆平稳安全用电,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场馆内共安装了3943个数据采集传感器,可对场馆用能情况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回温度、电压、电流、用电量等数据,支撑国家会展中心制定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广告设备等系列节能措施,提升场馆低碳节能管理水平。
世界会客厅,保电标准也要达到最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首次应用了电力AI辅助决策系统,对保电涉及的重要场所、重要线路开展设备的特巡和带电检测工作,全力保障进博会供电万无一失。依托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上海电力还建立了进博会全景智慧供电保障系统,并在客户侧建立了数字孪生保障系统。伴随着数字化智慧保电手段的护航,进博会核心区域电网供电可靠率已达99.999%以上。
华电上海公司已分批次完成了华电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6台内燃机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并对4.5千米沿线的7个换热站再一次找问题、排风险、堵漏洞,顺利通过能源供应“压力测试”,综合能源效率超80%。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检修维护的上海外高桥二电厂(2*90万千瓦),也是进博会场馆的主要供能企业。外高桥检修项目部以最佳的全员上阵状态、最佳的设备运行状态和最佳的内外协同状态,组织132名检修人员护航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现场员工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各专业加大巡检频次,分时段、分区域、分专业细化巡检任务。
大采购让进博会“越办越火”
进博会平台,透视消费升级的窗口。连日来,多家能源电力央企,开启“大采购模式”,与全球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和合作协议。原油、高端装备及备件、先进技术服务等万千种类商品一一加入“购物车”。
——6年来累计与164家供应商实现采购签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来自全球的22家合作伙伴签署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超171亿美元。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油6年来已累计与164家供应商实现1100亿美元的采购签约。
——6年累计签约金额超2440亿美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合作伙伴签约了采购协议,涉及原油、化工品、设备等11大类、29种产品,采购签约金额达403亿美元。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化累计签约超2440亿美元。
——签约种类达16大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与22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6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600亿美元。签约的采购合同涵盖原油、天然气、设备、材料、油田服务等16大类。
——签约采购总金额达45.9亿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分团与西门子能源、通用电气、三菱重工等合作伙伴签署燃机技术装备及服务等8项采购合同或合作协议,总金额达45.9亿元。
——签约金额较去年增长30%。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华电上海公司、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与日韩、欧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签署8项采购协议,涉及燃机、煤炭、技术服务等内容,签约金额4.57亿美元,较去年增长30%。
——与44家企业现场签约。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来自蒙古、瑞士、印尼、美国、德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企业现场签约,进口优质煤炭、高端装备及备件、先进技术服务,总金额达26.4亿美元,6年累计采购总金额约98亿美元。
——海外企业销售总额超19亿美元。中国中化控股责任有限公司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客户签订合作协议,采购总额超过135亿美元,创六届进博会中化签约额最高纪录。同时,中国中化组织旗下4家海外企业参展,海外企业在本次展会上签订多笔供货协议,销售总额超19亿美元。
——签约金额达2.37亿美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股份公司、电建国际公司、华东院分别与福伊特集团、西门子能源、日立能源、施耐德电气等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2.37亿美元,创历届参会签约金额之最。
创新成果展示让进博会“越办越靓”
除了多项大单的签署,在本届进博会的国家综合展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中国馆。
首次亮相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该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具有第四代反应堆主要技术特征,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在核能发电、核能制氢、热电冷联产及高温工艺热应用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石岛湾也成了中国馆里观众数量最多、反响最为强烈的展台之一。
中国馆内人声鼎沸,而在展览同期举行的论坛上,也精彩纷呈。11月6日上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核智无限 科创未来”主题论坛。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盛装亮相,展示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中核方案、秦山方案。秦山核电副总经理陈明东在主题论坛中介绍了秦山核电“1+1+2+4”发展思路和零碳未来城建设情况,重点就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推介。他指出,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与供应事关人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山核电充分发挥拥有国内唯一商用重水堆核电机组的技术优势,在顺利实现工业钴源、医用钴源、碳-14辐照生产等技术突破和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的新突破,正积极推进批量化辐照生产装置的研制,预计2024年具备大规模批量化稳定生产常用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
有技术产品的展示,也有研究成果的发布。进博会期间,中国海油首次发布了《2060能源展望报告》,报告中搭建了包含“双碳”目标、体现多种降碳技术路径组合的预测情景以及中国海油在CCUS、新能源发展、氢能的进入策略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安排。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海油重点围绕深水深层、稠油低渗等领域,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稠油规模开采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点推进经营管理领域数据治理,深化供应链、电商平台等数智平台应用,积极打造“6+4+N”数字化转型场景。(本报记者周倜然、许盼、白宇、莫非、赵悦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吴苏灵
校对: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