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1-15 09:57
“保障偏远非洲乡村用上电是很自豪的事”
——埃塞俄比亚离网太阳能项目一期工程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电能短缺难题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周倜然 通讯员 王逸妃 李安生
由国家电网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亚离网太阳能项目一期工程,是世界银行“点亮非洲”第一批示范项目,也是东非地区首个离网太阳能项目。这4个光伏电站,成为埃塞第一批12个离网太阳能电站中最早完工和投运的项目,为所在村落送去光明。
据中电装备公司总经理助理于乃春介绍,该项目采用智能离网光伏系统方案,具有可靠性高、转化率高、稳定性高、经济性高等特点,为当地2000余户家庭近6000人持续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能源服务,对于埃塞政府解决偏远地区电能短缺难题、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照亮埃塞
“这边的野生动物多,不只有豹子,还经常能看见狮子、狒狒和野猪。”在开车前往工程驻地的路上,张智辉淡定地指了指路旁草丛里的猎豹说。随即,他又深踩一脚油门提高了车速,“不用担心,送电后村子晚上很亮,在那边过夜很安全。”
张智辉,是埃塞俄比亚离网太阳能项目一期工程的现场经理。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之角中心,幅员辽阔,然而村落四散。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工业发展落后,这导致埃塞俄比亚电力短缺问题严重,全国电力普及率仅为30%左右,大部分农村地区远离电力主干网,生活有诸多不便。
想在这样一片荒芜之地建设光伏电站并不容易。
埃塞离网太阳能项目所建设的4个光伏电站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东部、西南和西部边远地区。尤其地处索马里州的Q站,不仅路途遥远——从首都单程要花费3天以上才可抵达,还会途经民族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也是埃塞俄比亚最贫困、气候最恶劣的地区,连买桶矿泉水都要开车3小时以上。
“最开始我们都自建土灶生火做饭,等设备到了之后用上电器就好很多了。”张智辉翻出手机中的照片回忆道,“有时候因为气候问题,晚上会出现很多飞蚁,一堆堆地淹死在水桶里,本来打水就很困难,那个时候只能一点点克服这些问题。”
作为现场经理,张智辉对站内一切设施都了如指掌。
早上7点,每天曙光初升的时刻,张智辉都穿戴整齐,拎起全套工具箱,与一排排矗立的光伏板一同“迎向朝阳”。一同出行的还有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的驻站员工。这是他们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站内巡检。
Q站面积3500平米有余,他们走一圈要花掉将近2个小时。从控制柜参数核实到储能设备运行监控,从光伏板外观检查到站区防尘清理,张智辉带领着埃方工程师,一点一滴传授着实操技能和运维知识。他细心专业的讲解,不断得到埃方工程师的赞誉和认可。
2020年10月,埃塞水利能源部部长塞拉西·贝克利在该项目的竣工仪式上表示,埃塞俄比亚离网太阳能项目一期工程推动了埃塞电力普惠计划的落实,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电装备公司第一事业部党支部书记阙呈新表示:“公司始终坚持做好提升项目所在国民生福祉工作,积极推进‘小而美’项目落地,参与社区共建、扶危助困、公益慈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造福当地人民。”
科利尔村之变
竣工当天,Q站所在的科利尔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漂亮的绸缎、鲜花、旗帜和工艺品装饰了场地,当地的歌舞队身着传统服装,在喜悦的氛围下载歌载舞,庆祝这个项目的完工,也庆祝村落通电后的发展。
“能保障偏远的非洲乡村用上电,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情。”每每谈起此事,张智辉总是充满骄傲。
光伏电站的建成改变了科利尔村,也使得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此前村里都是靠柴油机发电,晚上照明都是用蜡烛和煤油灯,村里的医院也经常因为电压不稳发生突然断电的情况,当地村民的健康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现在村里有了稳定的电力来源,村民们不用再忍受柴油发电机的噪声轰鸣,医院也不再会被突如其来的断电所影响。
“国家电网中电装备公司施工的离网太阳能项目送电后,我们医院开始能够使用医疗器械对生病的村民进行治疗,我们感谢中国人对我们村子作的贡献。”当地医生说。
光伏电站的建成让4个偏远村落首次用上了可全天稳定供应的优质清洁电力,不仅节省了柴油发电的高额成本,也降低了煤油灯照明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安全隐患,同时极大促进了当地手工业和家庭作坊发展,为当地经济提供强劲动力。
在一家用铁皮和木架支撑起来的超市中,老板梅哈里·特斯法耶兴奋地说:“现在有了太阳能,我们享受到以前享受不到的生活,村子开始使用电气设备制作食物,大家白天干活,晚上还可以在灯光下做手工补贴家用,钱包慢慢鼓起来了。看看我新买的冰箱,我们甚至都喝到了冰镇饮料、吃到了冰棍。”
原本漆黑一片的夜里,现在被点点灯火点缀。沿着平地的两列错落有致的小房子,第一次有了路灯的照亮,门口嬉闹的孩童、灯光下写作业的学生、围坐在电视机旁的村民,光明跟着这条随村落而建的小路一直绵延至远方。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