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班组“跨界” 精彩无限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

班组“跨界” 精彩无限

——浙江绍兴供电公司运检一体化走向智能时代  

沈钢 王五静

  6月30日,已持续一个半月的110千伏凤林变完成二次技改工程。此次工程由浙江绍兴供电公司中纺变电运检班独立承担,班组通过运行和检修人员的“跨界”融合,比常规配置班组实施此类技改工程节省了近1/3的人力工时数。

  13年的实践,历经起步、拓展、融合、成熟、推广五大阶段,绍兴供电公司终于形成融合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两大专业的运检一体化作业模式,大大提升了运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跨界”融合 提质增效成为现实

  绍兴供电公司城区变电运检班管辖29座变电站,按照国网公司定员标准,需运行、检修人员共77人,但该班组仅有37人,不到定员标准的一半。“既要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又要保证运维质量,唯有转观念,谋创新,内挖潜力,提升能力。”忆起当时的严峻局面,变电检修室主任胡雪平感慨道。

  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是两大不同专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在国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下,绍兴供电公司积极探索运检一体化作业模式,将两大专业不断融合。在技能上,实现“一岗多能”;在操作中,实现“角色互换”;在业务中,实现“互相融合”。

  具体来讲,就是在工作许可过程中,工作负责人由原运行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由以运行为第二专业的检修人员担任;在检修过程中,工作负责人由原检修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由以检修为第二专业的运行人员担任。作业时,当运行人员完成线路停役并做好安全措施后,检修人员能立刻进场开展工作,省去了检修前设备状态核对环节,实现“无缝切换”。

  “原先需要4人的工作(运行工作2人和检修人员2人),运检一体化后2人即可完成。原先需要2辆车,现在1辆就行了。同时,消除了运行和检修工作交接时产生的时间差,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中纺变电运检班班长赵伟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运检一体化提升效率的本质。

  这种效率更体现在综合检修、技改等大型作业中。以完成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检修工程为例,传统模式下运行部门和检修部门共需投入168人/天,而运检一体化班组仅需投入132人/天,效率提升显著。

  2018年,该公司城区变电运检班作为国网首个实体化运作的运检一体化班组,得到浙江省电力公司肯定,被授予年度精品典型示范班组。

  化蛹成蝶 运检一体跨向智能时代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绍兴供电公司还将机器人巡检、远程监控等现代智能化技术运用到运检一体化模式中,拓展“智能运检”。

  据赵伟苗介绍,智能运检技术兼顾了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同时能把一部分运维人员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参与检修工作。该公司开发的一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一二次设备状态一键对比,将原先一两个小时完成的状态监测工作缩短为两分钟。在巡视工作中,两个运检班组所辖220千伏变电站均已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例行巡视。在运检消缺工作中,利用消缺微信群进行“在线消缺”,提高消缺的精准度。据统计,城区变电运检班所辖的21座110千伏变电站平均缺陷数量仅为0.4条,比常规班组管辖的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缺陷数量减少近一半。

  在今年疫情缓解后的复工复产中,运检人员最大化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变电站高清图像监控设备等智能运检技术进行远程巡视,足不出户便能在集控站实时掌握变电站设备信息,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异常情况。5月13日110千伏裕民变发生设备通讯异常,运检人员利用远程监控诊断该缺陷可立即不停电处理,两名运检人员当天即赶往现场消除缺陷。

  “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运检一体化的独特优势,通过总结提炼,现在基本形成可推广、易复制的模式,由点及面,使运检一体化在保障电网安全、服务社会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胡雪平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