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痴心不改 乐在其中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1-12-17 09:55

痴心不改 乐在其中

——记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大书画家、南京苏逸公司员工张强保

  走进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江宁分公司纪念建党100周年书画展馆,一幅巨幅工笔鲤鱼图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每条鱼鳞须毕现,鲜活生动,点睛传神,天趣横生,让人不由心生欢喜。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大书画家之一,南京苏逸公司员工、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张强保。


  张强保今年57岁,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对绘画充满了热爱。11月24日,笔者慕名走进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的“张强保书画工作室”,去感受那色墨中追求水波流动之变,鳞片随光线起伏的鲤鱼之美。


  经历皆成长 无法为有法

  1964年,张强保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兄妹5人,他排行第五。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小人书就已经是张强保的最爱了。哥哥、姐姐们看完的、没看完的小人书他总要想方设法地磨来,然后用透明的蒙纸描画一本,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临摹之路。每次想起当年临摹的情景,张强保便会嘴角上扬,那是感动、亲切、温暖的感觉。

  1982年,高中毕业的张强保因为绘画特长被部队特招至步兵第七十九师政治部电影队。除了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外,“绘画特长兵”张强保被部队委以重任,在巴掌大的幻灯片上绘制思政宣传画。每当提起这段难忘的经历,张强保总是怀着感恩的心,笑着说:“我的工笔画基础都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领导发现我有绘画特长,让我负责在7、8厘米见方的老式投影幻灯片上作画,就像绣花一样,考验工笔技法。”

  1989年3月,从部队复员到电力系统后,张强保工作之余就开始给报纸插图投稿。“当时我看到《南京日报》的很多刊头上都有作者,就也画了寄到南京日报社。”张强保说。他第一幅刊登在《南京日报》的作品是1991年11月16日的“经济广场”刊头。“当时收到最高一笔稿费有10元,那个时候可不算少了。”张强保笑着说。后来,张强保负责过江宁县供电局的宣传工作,作为通讯员,还在《南京日报》刊发了不少插画作品。

  张强保告诉笔者,很多年以来,他对于美术分类的定义很模糊,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感觉只要画就对了。“铅笔毛笔无所谓,后来发现困扰我的这种‘模糊定义’反而是一条正确的思路,这恐怕就是以无法为有法吧。”

  追逐既已定 坚守永不弃

  几十年的挥墨丹青,让张强保画艺不断精进,闲暇之余他通过读书、写字、摄影开阔视野、磨练自己,在书法、摄影上也小有造诣,隶书写得也颇具风格。

  2014年,张强保和国网系统的绘画爱好者们一起组织成立了书画俱乐部,2020年,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张强保书画工作室”。书朋画友,笔墨相交。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张强保从不吝啬指点年轻员工,大家切磋技艺,共同提高,每逢休息时间,公司上下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张强保表示。

  张强保的沥血耕耘,也终于结下了成功的硕果。如今一大批凝聚着他心血的作品,已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今年“七一”,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庆祝建党百年书画展上,他的一幅展现电力员工冒着极端天气高空作业的国画《风雪电力人》获评一等奖。抗击疫情期间,张强保作为公司综合事务部主任,积极配合施工部室,深入现场对员工在一线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用手中的笔,创作了20余件反映医护人员、志愿者及系统奋战一线的同行等群体抗疫的作品,多件作品被国家电网网站以及省级刊物录用。

  “才华也许姗姗来迟,但是抵挡不住认真和勤奋,我坚信张老师的艺术定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更显现出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江苏省花鸟研究协会秘书长钱乐缘先生评价张强保说。

  作者:吉京京 陈爱华 刘佳丽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