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1-12-17 09:57
有一份特别的爱
——记国网山东滨州供电公司退休工人吴守林
他操持着一个大家族
他拥有355对“儿女”,318对“父母”
他很忙,忙着将爱送给每个需要的人
他说:“活着多好,我和这个世界的人还没有亲够。”
12月2日,国网山东滨州供电公司退休工人吴守林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
他曾是一名孤儿,3岁丧母、6岁丧父,在福利院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从24岁开始参与单位员工的婚丧嫁娶,45年来无偿为公司员工及员工子女服务。他,就是国网山东滨州供电公司退休工人——吴守林。
他已为355对“儿女”操办过婚事
为人父母,为儿女呕心沥血操办婚姻大事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却把350多对非亲非故年轻人的婚事当作自己“儿女”的事来操办。每当有人问起这些“热心事”,吴守林就会幸福地说:“每次亲眼看到一个小家庭组建起来,我这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
照理说,这义务帮忙的事,操心受累就足够了,然而,吴守林却当起了赔面的厨子——搭工又搭料。吴守林发现有些婚礼用品在婚事办完就没了用,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1982年,吴守林获得了3000元省电力劳模奖金,他就将这笔钱全部用来购置婚礼用品,免费借给办婚礼的员工使用。从2000年开始,吴守林又陆陆续续投入6000多元,为了让当事人省事,老吴连梯子、板凳这些必备工具都是自己掏钱置办齐全。在吴守林家,光举办婚礼用的“道具”就占用了一间储藏室。摸着这些特殊的家当,老吴常美滋滋地说:“我的道具比婚庆中心的家什还多呢!”
在一年中,操办喜事不知会遇上些什么天气,有时赶上雨雪天可就苦了老吴,办完事自己还要涮洗地毯,一卷卷扛进来、扛出去,夏、秋天还好说,洗完了当天就干了,到了冬天可就麻烦了,三五天也干不了。后来,老吴干脆把这些“道具”拉到干洗店里,花上百八十元钱干洗一次,这样一年下来,老吴又搭进去不少钱。
他亲手送走318位“父亲、母亲”
如果说吴守林把操办喜事当成是一种乐趣,那么为人操办丧事可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为了做到随时随地为大伙提供帮助,吴守林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无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只要电话一响,他就会立刻赶过去,从换衣服、整理遗容、告别仪式,到火化、入土为安,都是他一手操办。
吴守林还经历过一天送走两位逝者的时候。2003年7月15日晚上,吴守林正在家吃晚饭,手机响了,原来公司员工胡某的父亲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危,吴守林丢下饭碗,赶紧赶往医院。当时,老人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然而由于事发突然,老人的寿衣还没有准备。吴守林又赶紧跑到被服厂,可是厂子已经下班了,老吴又找来厂长,好话说了一大堆,总算加班加点赶制出寿衣。当晚,给老人换上新衣服、整理好仪容、送入太平间,吴守林回到家已是凌晨了。老吴简单吃了点东西,刚想上床休息,电话又响了:“吴师傅,我父亲病危,你赶紧过来,在人民医院。”放下电话,已经是凌晨4时,大街上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老吴赶紧推出自己的摩托车,急匆匆赶到市人民医院,又一路小跑到六楼病房。当时老人已经咽了气,老吴赶紧与家属一齐给老人换衣服、整容。等一切办理妥当,天已经亮了。由于天热,两家又不约而同都把遗体告别仪式安排在了下午。老吴忙完这家忙那家,把胡某父亲的骨灰送到烈士陵园安放好,又把张某父亲的骨灰送往农村安葬。为表达对老吴的感激,逝者农村老家的亲属按照当地传统向吴守林三叩首致谢。
他总是与人同乐、与人同悲
在社会上租一套婚礼道具需要1000多元;在殡仪馆,给尸体换一次衣服明码标价是2000元,然而老吴却是分文不取,还付出了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辛苦。每操办一次红白喜事,老吴都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事后为了表示感激,当事人都会送红包、送烟酒,但是吴守林始终坚持一个无偿服务的原则,用他老伴的话说:“老吴就想报答社会、教育后人,收钱、收物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这些年,吴守林退回了礼金近万元,也两度获评“山东好人”称号,2020年获评“中国好人”。
吴守林没有上过多少学,也识不了多少字,他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能够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他要沿着自己认定的路一直走下去,只要身体结实就永不退休。
作者:刘春迎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