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11-27 10:40
一片坚心向山沟
——记四川资阳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员王玲
程杰
王玲在盐井村村委会为村民登记售卖的鸡蛋。
疫情期间为村民采购和代买物资、努力帮村民掌握生产技术及现代生活技能、忙前忙后全力为村民创造脱贫条件……这就是村民口中热心又聪明的“大三妹”——王玲。
“大三妹,今天来晚了点哦!大家都在等你呦!”
“村上的面条没得了,今天给我们带上来了吧?”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盐井村村委会门口,几位头发花白、穿着素朴的婆婆背着背篓,手提塑料袋,看着熟悉的“红马甲”的身影,满面笑容地招呼开来。
大伙儿翘首以盼的正是四川资阳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员、48岁的一线女员工王玲。
暖心的代购员
“前人谈起盐井沟,人人摆手连说愁;愁它九沟十八岔,山高坡陡路难走。”距离资阳主城区30公里的盐井村,地理位置偏僻,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村。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伍隍镇进入全面严控阶段,生活物资难进来,农副产品出不去。驻村工作近2年的王玲深知乡亲们的困难,新年刚过便主动请缨,当起了村里的代购员,一方面收集村民的生活物资需求,定期帮他们到城里采购,另一方面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发布“扶贫助困”信息,将村里的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往城区。
“这几天的订单加起来有420个鸡蛋、110个鸭蛋、50个鹅蛋、18只兔子!”村委会办公室里,王玲乐呵呵地向带着土特产来登记售卖的村民们介绍着近期的销量。
“三妹,这是我家的38个鸡蛋,你点点数,新鲜得很!”村民刘芸玲家的十几只鸡最近“很争气”,让老两口满心喜悦。
“这是我做的灰包蛋,你赶紧尝尝,看能卖得脱不?”60岁的张玉芳从口袋里拿出自己腌制的皮蛋,剥了壳递到王玲手里。
细心的王玲挨个将大家的售卖信息记录在册,核对无误后,用微信和现金将城里客人的订单款及时转付给村民。
“嗯!手艺不错啊,蛋很好吃,我看肯定有人要!”忙完后的王玲吃了一口皮蛋,赶紧拿起手机,以金黄色的菜籽花为背景,拍下图片后,传到了“大三妹农产品销售”微信群,并发布了预定信息。
午后阳光明媚,王玲和同事们匆匆吃了一碗面,便赶往下一个代收点。
“今天的收获满满,大家需要的宝贝都在这儿,跟着挨个送到家哈!”下午4点,载满农家蛋的车缓缓驶出村口.
耐心的教导员
“扶贫要先扶志,改变思想观念很重要!”在王玲看来,要打好盐井村的扶贫攻坚战,首要任务是做好与村民的思想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
盐井村总人口1491人,2017年以前,有贫困户99户246人。由于经济落后,村里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年老一辈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无奈地安于现状。为了全盘摸清“家底”,更精准制定脱贫方案,自2018年7月被派驻到盐井村以来,王玲积极协助村两委,从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耕地面积、帮扶需求意愿等方面进行一一走访调查,建档立册。
“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咱们老百姓齐心协力,一定能走出困境!”这是王玲在走访农户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持续“打气”很快得到了回应:去年,第一批脱贫意志坚定、创业干劲足的农户在王玲和队友们的鼓励和指导下开办了生猪圈养、土鸡放养、竹笋种植等特色“家庭农场”,在提升自身经济收入的同时,争做致富带头人,影响并带动着周边群众。
“三妹子啥子都得行,我们不晓得的都会请教她!”在盐井村妇女的眼里,王玲不仅思想先进,学识还相当渊博。“不懂就多问、多学、多练!”王玲的“三多”准则得到了村民的极大认可。邀请专家上门教学、举办本地农民夜校、开展技术经验交流……盐井村脱贫致富的脚步持续加快。
“刚开始老百姓不会玩智能手机,我慢慢教他们玩微信、拍图片、发视频,这样随时可以掌握农产品第一手信息,也方便日常沟通交流。”谈起自己的那帮“学生”,王玲感慨良多,“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心里不排斥,愿意上进,一切都不是问题!”
平日里,王玲还耐心教同事们收银操作系统的管理方法,将村委会专门为农户开办的“幸福超市”打理得井然有序。
热心的服务员
“这是你家的营业执照,刚刚批下来,有了这个,你们就可以合法合规经营了!”1月10日,在盐井村12组村民陈来辉、彭长清夫妇新建的养猪厂内,王玲双手递给夫妻俩期盼已久的营业证件。
陈来辉因为心脏重疾,几年前返乡创业,主要以种植蔬菜、散养少量生猪为生,勉强维持生计。了解到他想扩大养猪规模,脱贫意愿强烈,王玲多次上门走访,帮他制定养殖规划。去年年底,陈来辉占地200平方米的猪场完工。为此,王玲奔走了多个部门帮忙办理营业执照,带领夫妻俩申请扶贫贷款,同时邀请供电所同志上门服务,为他办理农业生产用电。“家里还有2头母猪和两窝小猪仔,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我们养猪的数量能达到近100头,如果行情好,纯利润大概能达到20万。”看着崭新的猪舍,彭长清向王玲谈起了自己的致富梦。这位“大好人”的“一条龙”服务帮他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余顺勇是盐井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2年,他在工地上干活时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腿被压断,从此失去做重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痛苦挣扎后,余顺勇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思索如何发展养殖产业,摆脱家庭困境。
2018年,在王玲帮助下,他到安岳学习了养鸡技术,并顺利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现在有700多只鸡 ,200多只鸭,按照市场价,预估今年可卖到接近20万。”谈到以后的生活,余顺勇信心满满,“肯定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特别感谢大三妹的帮助!”
“朴实的彭长清拉着我的手连连称谢,我告诉她,一定要好好干,加油干,争取早日实现脱贫梦。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幸福的!”在工作日记上,王玲用心地记录着扶贫路上的点滴感受!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