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0-10-30 10:46
倾我所能 尽我所有
——记湖北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刘庆华
曹露
刘庆华(右)走访慰问贫困户彭云清。
刘庆华(右)到贫困户郑苗胜家中菜园了解近期生活情况。
刘庆华是湖北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包保扶贫村——官埠桥镇紫潭村的驻村扶贫干部。2015年,刘庆华下沉到紫潭村,一干就是五个年头,翻开他的九本扶贫日记,里面满满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字字句句流淌出对村民的真心真情。
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9月9日,这是刘庆华本周第二次到彭云清家里。此前贫困户彭云清跟他说,家里杂物房里的灯管被烟熏黑了,灯光昏暗,屋里看不见,问他能不能帮忙换个灯。
前天刘庆华去了老人家一趟,家里没人跑了个空,今天他提前沟通确认有人在家后,便带上早就备好的工具材料去老人家里。一进家门,彭云清五岁的重孙子向他飞奔而云,嘴里大声喊着“小爷爷”,接着便往他身上蹦,刘庆华一把抱住他,“小家伙,又长沉了。”
彭爹今年83岁,是个老革命,他和老伴的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三个儿子一个早年间失踪,一个十年前车祸离世,另一个在外务工,收入微薄。平时老人家里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庆华,村里人都说,刘庆华不是他的儿子但胜似他儿子。
把杂物房里熏得看不出模样的灯管换下,彭爹说卧室里的灯也有问题,刘庆华正好带了一根备用灯管,他便三下五除二也给换了。按下开关,家里顿时亮堂起来。
“小刘,这灯管多少钱,我把钱给你。”
“彭爹,您还跟我客气,不扯这事,我先走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刘庆华摆摆手离开了。
紫潭村有贫困户111户,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但他知道,这里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人口结构以留守老人为主,孱弱的劳动能力、灾年导致的少收绝收、又或者是一场疾病,都能将他们再度推向贫困。对刘庆华来说,脱贫指数不只是纸上的数据,那是一个个面对生活艰难蹒跚的群众对未来的希望。
“困顿生活里的一束光”
“王艳艳,国家对贫困家庭有教育生活补助,你的儿子金海明读中专每学期可以补1500元钱。你这两天抽空到村委会来办手续。”这一通电话让王艳艳喜出望外,“小刘谢谢你,党的政策是真好,处处想着我们的困难。”
今年16岁的金海明高考后决定去读中专,哥哥金龙飞2018年考上大学,家中父亲去世多年,母亲王艳艳是弱劳动力,难以负担两兄弟的教育费用。2016年,王艳艳一家因学致贫。
在紫潭村,刘庆华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解读各种扶贫政策,然后精准地向村民传达。
“李和顺,8月住院报销的6374.95元没问题吧?”
“余德元,危房改造款8850元到账了,你收到了吗?”
“汪莹妈妈,汪莹读中专每学期可以补1500元钱,莫忘了到村委会办手续。”
保障他们吃住、医疗、教育的基本权益,是党和国家对贫困人群的关怀。把扶贫政策及时、正确地向他们传达,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也是刘庆华作为扶贫干部的本职工作之一。
这是一份需要耐心、责任心和爱心的工作。在紫潭村扶贫的五年,他修过许多电路,换过很多水管,曾在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人,也曾送鸡苗树苗给村民发展产业,还曾逢年过节上门给贫困户送柴米油盐,分内的事情他一件不落下,分外的事情——只要他们需要,就不存在分外的事。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淡了今年的年味。大年初二,得知紫潭村封村,休假在家的刘庆华坐不住了,他心里盘算着,封了村,那么贫困户本就困难的生活又该怎么办?
开始的几天,车不能开,他每天来回步行三小时到紫潭村和村委会一起参与卡点值守;后来能开车了,他就成了村里的带货郎,记录下群众的需求,集中去超市采购后再通知他们来拿;封城期间,贫困户菜园里的青菜销售无门,他在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收购;贫困户刘建文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吃鱼被卡住了,几经辗转终于平安把他送到医院……
这样的故事,在紫潭村不断上演,刘庆华用真心换取了村民的真心。
“小刘,过节到我屋来吃啊。”
“刘师傅,这是我家种的青菜,一把青菜不值钱,你千万不要推辞。”
“刘师傅,这是我在湖里钓的四条鱼,这个不算违规吧!”
……
“扶贫就是以心换心的工作。”乡亲们用淳朴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谢意,尽管刘庆华从来都是坚定地拒绝,但这份温暖的善意,让他感受到扶贫工作中的成就,继而更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紫潭村五年了,扶贫日记写满了九本,里面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初心:让贫困户们生活好一点,再轻松一点,为此,我愿意倾我所有。”刘庆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