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0-12-04 11:3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国网扶余市供电公司,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孙会敏,今年50岁,是国网扶余市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她勇挑家庭重担,用一颗满怀亲情挚爱的善良之心谱写最美的旋律。从她结婚的那天起,她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照料整个家庭的重担。生活贫寒时,她省吃俭用,为的是让家人安心;婆婆病重时,她日夜守护,悉心照料,胜似亲生女儿;她给公公报名上老年大学,每年陪老人出去旅游,给老人晚年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她经常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友爱朋友、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做个好人,她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为孩子做好榜样,传承中华民族好美德。二十余载春华秋实,她用无怨无悔的付出、最朴实的挚爱给父母双亲带来了浓浓温暖、声声欢笑。先后荣获“松原好人”、“松原市道德模范”、“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家庭
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结了婚,就意味着在今后生活的道路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从结婚开始,她就和公公婆婆一起过,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与呵护老人,在饮食上会尽量就着公公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人口味的食谱,每逢公公婆婆还有自己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都买些礼物送上,让老人能够心情愉快。由于公公婆婆没有经济收入,婆婆又常年患病,一家四口只能靠她们夫妻工资收入维持生活,虽然经济条件差一点,但是她与丈夫相敬如宾、相互支持,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老人逢人就夸娶了个好儿媳。虽然生活艰苦了点,但每每见到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感到无比的幸福。
人说家和万事兴,1995年, 家里又多了笑声——家里有了孩子,一家五口、三代同堂给这个本来就温馨幸福的家又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令人高兴的是1996年扶余恢复县制,一家五口搬进了新楼,公公婆婆乐的合不拢嘴,可是面对着买楼欠下的三万元债务她真的犯了愁,自己一个月500多元钱还要养家糊口,这些钱可怎么还啊?无奈之下,丈夫只好去打工,从丈夫打工的那天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就完完全全地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从来不说生活的艰辛,默默的孝敬公婆,守护着这个家。年末时,在外打工的丈夫回来了,由于丈夫所包的工程被骗,所以一分钱也没拿回来,眼看就要过年了,怎么办?最后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好朋友那里借了一万元钱,拿到公婆面前说是丈夫挣的钱,看着公婆喜笑颜开的样子,丈夫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无怨无悔照顾婆婆,胜似亲生女儿
都说媳妇难做,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儿媳妇比女儿还好。2000年冬天婆婆重病住院,为了能照顾婆婆又不耽误工作,只好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姥姥家,白天上班,下班之后就到医院照顾婆婆,不厌其烦地给婆婆送饭、喂药、擦脸、洗脚,有时候守夜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婆婆难受的时候就喊她的名字,医生和临床的病友都以为她是老太太的女儿。一个月后婆婆出院了,由于无钱支付医药费,她只好变卖了自己结婚时的几件首饰,为婆婆交了住院费。那年的冬天,婆婆的病情日渐严重,由于来到年末,她是科室业务骨干,工作繁忙,没办法,只好把正在家里“猫冬”没事做的小姑子找来伺候婆婆,由于婆婆大小便失禁,小姑子嫌太难伺候了,只呆了一周找了个理由就走了,婆婆很伤心,拉着她的手哭着说:“我自己生养的孩子都嫌弃我,你比我的亲姑娘对我都好,这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就这样她们夫妻两人一边忙上班一边照顾老人,大小便的解、擦、穿、洗护理都能做好做细,婆婆身上没起一丁点儿褥疮,就这样默默的精心护理长达一年,她体重从120斤瘦到了100斤,可是却没有过一句怨言,把婆婆伺候的干干净净,直到婆婆去世那天脸上还带着安详的微笑,多少年之后小姑子每提起这件事仍然心怀愧疚,对嫂子赞不绝口地说:“张家的儿媳妇比女儿强百倍”。
煞费苦心献孝心,为老人营造多彩晚年生活
婆婆去世后,公公的心情一直很沉闷,为了让老人开心的安度晚年,她和丈夫精心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工作生活闲暇,她还陪老人散步、聊天,让老人心情愉快。
有一次她听邻居李大爷说街道开办了老年大学,她想为公公报名,由于公公性格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于是她请来了公公的老哥们、老邻居来做老人思想工作,在大家的劝说和鼓励下公公同意上老年大学,于是她给老人报了名,学习书法和练习太极拳,又到商场买来了笔墨纸砚、太极服装。自从上了老年大学,公公每天心情特别好,学习也特别认真,有时候她让孩子陪着老人在家里练书法,爷孙俩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其乐融融。通过上老年大学公公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更新了旧观念,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还能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老人性格逐渐变得开朗了,笑声也多了。
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逐渐好转,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向爱人提议每年带领双方父母外出旅游一次,老人们的时间是充裕的,她和爱人每年都有灵活的年假,每年的家庭旅行日都避开旅游高峰期,尽量选择旅游淡期,避免老人们观光拥挤。第一次出行选择北戴河,选择入住民宿,夜幕降临,红灯笼亮起,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喝着酒、唠着磕、吃着当地特色,其乐融融,老人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老人们在谈笑、散步、晒太阳,看着老人们开心的样子,她感到非常幸福,老人们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儿女的一片孝心。
以身作则树榜样,言传身教传美德
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她们夫妻从未放松过对儿子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足迹是孩子的路标,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对孩子理想、道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经常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友爱朋友、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做个好人,孩子小时候就听过“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孝老故事,传统美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生活中她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不娇惯也不放纵孩子,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
周末她常带着孩子去看望自己的父母,由于她自己的弟弟工作在外企,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她义不容辞的分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母亲有风湿关节炎,她自己上网学习了一些按摩知识,一有时间就为母亲按摩、热敷,母亲的风湿病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大有好转,夏天都可以扭秧歌了,她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陪伴关心父母。她常教育孩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每个人要懂得感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次,她和孩子逛商场,看见一款老人用室内康复脚蹬车,孩子急忙拉住她说:“妈妈,看这个脚蹬车,坐在沙发上就能蹬,我姥姥腿脚不好冬天不能下楼溜达,正适合我姥姥用,赶紧买一台吧。”。孩子对爷爷、姥爷姥姥非常孝顺,在家给老人们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常常讲笑话、学小品逗老人们开心,正是因为有儿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让人羡慕。
一直以来她热衷公益事业,是扶余市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服务队里的活动她积极参加,看望敬老院老人、助学留守儿童、服务街道社区建设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三岔河镇小九号村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由于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到了上学年龄因为家里贫困无法上学,她听说后就主动掏钱给孩子报了名,使小女孩幸福地步入学堂。每到周末她领着孩子,带着学习用品去看望玲玲,孩子把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和文具送给了玲玲,孩子和玲玲成为了好朋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玲玲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学习也进步了,脸上也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作为一个妻子、儿媳、母亲和女儿,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孩子,关心体贴丈夫,但不会因为家庭的事情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多年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勤恳敬业的精神,多年来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
“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美德,在孙会敏身上得到完美诠释,多年来,正是她身体力行、无怨无悔的奉献,才有了和睦幸福的家庭,她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诠释了德孝之美,彰显了孝善修身、无私奉献的品格。(闵光宇)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